第4章 邀请

江玉兴一直将封离当做晚辈来看待,在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向他求助的。

在连续求助了封离两次后,对方告诉他,那次帮忙已经违背了他的意志,此后他只会再帮他一次,三次过后,便算两清。

江玉兴深知那次任务的危险,也清楚封离为了帮他,残害了不少生灵。

这本来就非封离所愿,如果江玉兴不是为了追查凶手,那封离必定不会帮他。

那次之后,封离便不肯再帮下去,只答应他再最后帮他一次,这次宋九臣去找他,便是用掉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宋九臣听后,只觉得有点可惜,像封离那样的人,只是简单地问了问阵法的图案,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江玉兴说道:“封离这孩子人不错,懂得多,就是人比较孤僻,这么多年连个朋友都没有,想找他帮点儿忙,不容易。”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宋九臣对封离的兴趣更大了,他觉得,这样的人才应该抓回来当个编外人员。

调查处的工作人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常驻调查处的组员,另外一种则是编外人员,这些人平时有自己的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时会被叫回,协助组员一起处理问题。

此时,三组的常驻组员已经到齐,算上宋九臣,一共四个人。

俞展鹏,男,二十六岁,人称大鹏,长得人高马大的,去年刚刚加入三组,头脑灵活四肢发达,是三组的体力劳动者。

李子昂,男,四十岁,人称老李,文质彬彬,戴副眼镜,走过南闯过北,见识颇丰,是三组的脑力劳动者。

方瑶,女,二十八岁,娇小可爱型的,属于三组的后勤人员,平时主要负责整理文档,调查卷宗,以及结案后的汇报总结工作。

人员到齐,宋九臣开始分配任务。

一天时间,那玉葫芦便被查个底掉。

白玉龙纹鎏金如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土于河南一座古墓,在上世纪末曾经拍出过九百万的高价。

古墓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玉葫芦便是玉如意上的装饰之一。

其实,这玉如意上本来有两个葫芦的,作为装饰分列在两端。

这玉如意自打在市面上流通后,前后经历了四次拍卖,最后一任买主是在十五年前花了一千八百万买下的,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个东西的下落了。

宋九臣看着玉如意的照片,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拍到如此高的价格,多少有些炒作的嫌疑。

方瑶补充道:“这件东西的来源不太能见得了光,还有一个传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几人一听便知道这玉如意是怎么出来的,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高价货,想想也不会是正规渠道得来的。

宋九臣问道:“什么传闻?”

方瑶娓娓道来,这个消息还是她从朋友那儿听来的。

方瑶的那位朋友是在拍卖行工作的,像其他行业一样,这个行业也有几个传说般的存在,这个玉如意在九八年的那次拍卖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她那位朋友也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九八年发生了什么,她也只是听前辈们说起过,其中有几分可信度就不得而知了。

九八年那次拍卖会,地点设在新加坡,据说当时有很多名流都去参加了。

那次拍卖会上,好东西不少,放到现在,也没有几场拍卖会能比得过它。

白玉如意在那次拍卖会属实算不上什么显眼货,参与的名流富商也没把它放在眼里。

可怪就怪在,这件东西却拍出了现场第三高的价格。

买主也十分神秘,参加拍卖会的身份都是盗用别人的。

不仅如此,此后这件东西经历的所有买主,全都查不到真实身份,事情相当奇怪。

老李疑惑:“就算是现在也查不到吗?”

方瑶摇了摇头:“本身拍卖会对参与者的身份就有保密措施,再加上这些人都是用的假身份,在现场也没留下什么影像,只能说不好查,不过他们既然能隐藏得这么好,估计查起来也费劲。”

老李看着资料问道:“这葫芦和如意是一体的吗?”

方瑶答道:“是,如意和葫芦都是一体雕刻的,如果把二者分开,不论是如意还是葫芦,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伤痕,这件东西就算是废了。”

老李感叹:“这么贵的古董,就这么废了,多可惜!哪个败家子做出来的?”

宋九臣手里拿着玉葫芦,反复地查看,虽然他已经知道这是从主件上拆下来的附件,虽然他自己从小也接触这些东西,但他还是不太能看出来这葫芦哪里有伤痕。

忽然,他想到,那天他去找封离时,封离拿着这个葫芦摸索了半天,说不准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这个东西有问题了。

宋九臣说道:“方瑶,先去查最后一任买主,能查多少是多少。大鹏,给我盯着那个假算命的,他见了什么人,接过什么电话,一个都不能落。老李,你去打听打听,最近十年有没有什么人见过这个如意,不管是完整的还是零散的,都记下来。”

安排好任务,宋九臣再次前往封离的店铺,他打算践行自己心中的那个想法,把封离收为己有,算作一个编外人员。

不过,显然他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宋九臣站在店门口,望着上锁的大门皱紧了眉头。

现在是下午两点,虽然已经是九月初,但是今天的天气异常炎热,宋九臣找了个阴凉的地方等着,大约一个小时过后,也没见到有人回来。

宋九臣不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尤其在等人这块,他上车准备回去,但想了想,自己不能白跑这一趟。

于是翻来翻去,找出纸笔,留了言后,将纸条顺着门缝塞了进去,顺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着封离给他打电话。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封离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他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无功而返了,看来要找到剩余的东西,还要花些时间。

经过一夜的旅途,封离终于回到店铺,刚打开门,便看到宋九臣留下的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