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思考

1.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

“生产要素”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生产力具有以下3个要素。

①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过程中能加工的一切对象,包括自然物和加工过的原材料。

生产力主要由五大生产要素构成,包括人、物(土地)、财(资本)、技(知识)、数。其中,劳动力指人,劳动资料指物、财、技、数,劳动对象指物、财、技、数,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单列出来。例如,狩猎时代的生产要素只有人;农耕时代突出了土地要素;工业时代突出了资本和技术要素;而数字经济时代突出了“数据”要素,所以《意见》中的观点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生产力范围延伸”。

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既有劳动资料的属性,即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劳动对象,即对数据本体进行加工和再生产。

从这五大要素来看,其他四大要素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这些要素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一般是渐变的过程,不会发生改变。

数据与其他要素之间,既具备独立性的特点,也会产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其他四大要素可以作为数据的来源;另一方面,数据又可以对其他四大要素产生反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变的。

2.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的类别与场景分析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广义的特点,因此,对于社会的服务与治理,也可以认为数据是一个生产过程。

(1)数据的类别分析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若干类别,首先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

第一产业(例如农业):气象、水利、土地、种子、肥料、劳动力状况、农业机械、相关能源、产业政策、粮食价格、国际形势及粮食价格、医疗卫生等领域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直接用于统计决策,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类主体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于相应的安全需求,我们可以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结果作为资产进行保护,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产业(例如制造业):制造业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这两大类制造业在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时,数据的应用过程、数据对产品的影响及生产出的新数据产品会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形进行相应的安全需求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工业类企业数据的复杂度并不是特别高,这些数据往往与产品的技术、销售、企业管理等相关,一般不会包含企业之外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

第三产业(例如服务行业):政务、公共服务业、专门从事某一类服务的产业,之所以把政务也纳入服务性产业中,是因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政务也包含对社会的管理和治理,但是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服务;具体包括: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机构,例如,医疗、教育等;在政府指导下的公共服务类行业,例如,公共交通、水、电、气、暖等;还有一类是属于纯产业性质的企业,例如,软件的定制开发、网络运营商、电商、物流、商品零售业等。各种类型的服务,大到对其他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服务,小到对个人的服务。这一产业饮食的数据是最为复杂的,既包含大量的个人数据,也包含企业和政府自身的数据、具有合作关系的其他机构的数据等。这个行业的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也最为复杂的,对其安全需求的分析难度也较大。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分类方法,进一步研究数据分类角度,对深入理解数据要素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仅要考虑数据当前的资产价值,还要考虑数据的增值空间(未来价值)。而对数据增值的分析和评估,也是我们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措施之一。

(2)数据的生产场景分析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形成的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数据作为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生产的实体类产品;另一类是再生的数据类产品。二者组合后会有以下4种情况。

①输入数据,数据不改变。数据直接服务于生产,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进,或直接作用于某一种传统的产品,而这种产品的产出,并不会使数据产生任何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体现出来的是资产属性,只不过这是对数据的直接应用。

②输入数据,数据改变。数据应用到生产,作用于某种产品,同时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反馈,导致数据也要进行修改。从这一点来说,数据体现的是资产属性,修改数据的权限,赋予数据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主体,可以利用智能手段或者人工手段对数据进行修改。

③输入旧数据,生成新数据。通过对原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等,生产出新的数据(包括预测分析、语义引擎、聚类、分类、统计、可视化、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指令性分析等),而这些新的数据可以带来价值的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数据,既有资产的属性,也有作为生产原料的属性,同时还有劳动对象的属性,对其保护思路是要改变的。而新生产出来的数据,仍然体现的是资产的属性。

④数据的共享与协同。数据共享不产生新的数据产品,也不会生产出其他的产品,但是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降低费用。降低社会成本也被认为是增值,减少投入等同于提高收益。

例如,病人在一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到其他医院,对病人来说降低了费用,对医院来说,则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一个人从生到死,政府部门都要掌握相关的数据,例如,公安的人口管理、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民政部门的服务、其他相关部门的服务等。

在数据共享中,有些数据之间必然相关,有些数据之间根据使用场景随机相关。有些数据属于基础数据,而有些数据是具有情报意义的,特别是一些商业性企业,不断对各类数据进行情报分析,这对企业相应的销售行为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