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谢知音

林间伯牙频频唤子期,终不见子期身影,湖边已经等满了人道:“那个子期好像失约了。”

有人应是叹道:“我待他人为知己,他人待我如敝履。”

更有人伤感道:“莽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清衫湿衣襟。”

但是,伯牙并没有放弃,心道一句,子期绝不会欺我,便继续四处寻觅,忽然林深处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伯牙连忙上前叫住问:“老丈,可否见过一位樵夫,经常在此砍柴,姓钟字子期?”

老者竟然哀伤反问道:“可是伯牙先生否?”

伯牙频频点头待语。

老者遂道:“老朽前日受那子期之托,特来寻先生,走吧,老朽这就引先生去见他。”

伯牙闻言预心欢喜,但不知如何都高兴不起来,背琴随老者向林处走去。

遂老者将伯牙引至深处一坟前,就在上次谈心论琴处附近不远,伯牙蹙眉向坟前的碑上观看,上书知音钟子期之墓,伯牙当即潸然泪下,悲问老者是何因故,老者道:“前日子期不知何故病重,临终前托我将其葬与此处,说在此处可以时时闻到先生弹奏的琴音。”

伯牙闻听忍不住嚎啕大哭,身后齐来的钟仪小侍与尽众皆是一片呜咽的同悲之声……

伯牙哭中高呼:“子期果不欺我!”伯牙说罢,坐地碑前抚琴,一曲《高三流水》之音环绕于林中,鸟儿凑近枝头,蝶儿坟头纷舞席听,还罢,鸟飞蝶去,伯牙起身仰天悲道:“知音已去,何以弹琴!”语罢,撮断琴弦,又举琴摔至地上,摔碎了瑶琴,绝弦以谢知音。

钟仪拍拍小侍道:“尔之先生亦是这天下难得的一位知音,走吧。”两人一去,他人亦是随之而散,只留下老丈与伯牙和一座凄坟。

众人散去,老者见伯牙悲意依旧不减半分,整个人万般低沉,遂开解道:“先生莫凄,子期临终仍有一物赠予。”

伯牙神伤中醒问道:“当真?”

老者诚信道“当真,先生稍等。”老者移步一株树下,拿出一个长长的包裸以及一封信,回到伯牙身边,郑重交予伯牙手中道:“老朽的受人之托已完成,自去也。”说完便在伯牙注视包裹和信中,消失了他老朽的身影。

伯牙放下包袱拆信惜惜而心阅之道子期临终遗言:伯牙,子期已去,天道循环无可避,凄之无义,天下间子期得一知音伯牙足以,天下间皆知,知音难觅,可知这天下万物众生,三千大道,何以有知音,坷求这天下间的一知音,何不为这天下的知音,子期打小酷爱制琴,凭生以桐制一琴,今终得所愿,铭之曰《九霄环佩》以天蚕丝为魂,赠予伯牙之手抚之,助尔踏蓬莱,做琴仙,以圣明之音为之这天下的知音。

呜呼哀哉,伯牙恍惚间忽自醒来道:“子期莫欺我,伯牙这就携此琴往蓬莱,去寻这天下的知音!”

伯牙回转家中,掌一盏莹烛夜思子期,置琴与桌之上,手抚子期的《九霄环佩》之琴,形制乃伏羲式,紫红的漆韵浑厚古朴,腰身弧线优美而有气魄,整琴气息高雅而不落凡尘,龙池风沼呈圆沟状纳音,但不知传说中的天蚕丝以弦之魂,音何奇妙。

嘣嘣………………

伯牙拨弦一曲,以晋国琴大家师旷之作,委婉动听的《阳春白雪》以试琴音,弦音屋中回旋缭绕如去天上宫阙,天地一片连绵不绝,小鼠亦角落中翘首聆听,可系之曰: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曲了,伯牙感慨,此琴不亚号钟,若心以架之,唯是天宫之音矣,子期若存,伏羲现世,斫琴神天之响否,子期果不欺吾。

次日一早,伯牙母眼中期望伯牙背琴而去,遂伯牙持琴与师成连赏之曰:“吾诚子期,敢问老师,可知蓬莱之何处也,是否传说中之仙岛乎?”

成连激动抚动《九霄环佩》曰:“子期真乃神人也,惜之已逝,他之蓬莱应为如是,当世恐只有那……”成连说中,忽幡然醒悟过来,视之伯牙爱徒,双目忽然泛红,惜泪眼眶翻涌,喉吭中隐呜咽之声,嘴唇阵阵颤动!

伯牙见之亦是心如弦撮,凄泪盈眶而出,但伯牙心已蓬莱,成连岂又不知,忍泣拉住伯牙的手道:“伯牙且随为师走一遭。”

边走,伯牙边问:“师傅这是要引伯牙去往哪里?”

成连脚步不停,面上一改笑容道:“自是左史倚相那里,若问那世外的仙岛,许只有左史倚相方可知晓一二了。”

伯牙恍然左史倚相之识,信心倍之。

马车穿行于城街人行之中,百姓慕架避让,乐府之车,一路通行无障,伯牙探窗观之乡流,熙熙攘攘,心绪莫名凄凉,但有心之所向,顾也一路心坚如那铁石心肠。

悠悠之中,乐府车架忽而停滞左史倚相府,伯牙与成连下车,街众眺望一白衣背琴偏偏少年郎,住足猜道定是那乐式声名远播的伯牙先生无疑,众情一阵激荡,挎蛋筐,牵只羊者,都愿以价而估听一场,只可惜,皆叹时节互相往来忙。

相府门丁一见是乐俯成连,望侧背琴少年郎,连忙支会同伴去通禀,就说成连与伯牙先生已到。

成连与伯牙齐惊。

伯牙便与会堂问倚相何故,倚相仆从大肆曰:“是因那昨夜《阳春白雪》的琴声。”

倚相春风一笑说:“说吧,一早就来寻老夫何为?”

遂伯牙道出了子期遗留之言,望倚相指点迷经。

倚相瞧之成连一脸不舍,依旧笑而缓缓道来:“据载,东海一蓬莱,仙人为约,所过之径,途经青丘之泽,青丘之国,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能食人,然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食之不惑,有英水出焉,南流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身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又东北之百五十里,豕韦国,两地主掌者乃心月狐,室火猪是也,尔敢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