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入山访道(求追读)
- 从书法开始,肝成儒道圣人
- 三河豆丝
- 2989字
- 2025-02-04 19:59:07
长笑声里,王夫子迈步来到殿中。
这位先皇钦点的状元、如今的龙场书院山长、曾入四品的半步大儒,今日穿着一件颇为宽大的灰色粗布长衫,袍袖飘摇,极尽洒脱。
“老师。”
沈言迎上前去,俯身行礼。
紧接着,高明扬也反应过来,急急忙忙地抱拳拱手,道了一声“山长”。
不过。
比两位书院弟子动静更大的,是本应气定神闲的渊海先生林庭。
其人面色青红不定,过了半晌,这才声音冷冷地说:
“沉溪先生,你我素无渊源,何必今日一见,便出言侮辱于我?”
沈言闻之,眉梢微挑。
按照惯例。
儒家修行者中:
低品既九品至七品,统称学士。
中品是指五品六品,此时便可敬称先生。
四品以上为高品,皆当世大儒,不可妄自揣度。
比如林庭,此人身为儒家五品修行者,时人尊其“渊海先生”。
王夫子同为五品,自然也该有个“某某先生”之类的雅号,而他又是数代之前兴盛一时的沉溪学派,如今在世的唯一嫡传,以“沉溪先生”为名,倒也恰如其分。
“呵。”
少年正思量间。
便听得自家老师轻笑一声:
“林小人,有一说一,就许你们师徒辱我弟子,还不容我王华说一句公道话了?”
“王彦辉!”
林庭气极反笑:
“我敬你才学,可你若再颠三倒四,胡言乱语下去......”
“怎么!”
王夫子毫无风度地翻了翻白眼:
“你还敢与我动手不成?呵,王某就站在此处,但有一问。
“林小人,你可敢亮出随身唇枪舌剑?”
而在众目睽睽之下,渊海先生林庭,似是被他的气势震慑,浑身发抖之下,居然真的并未出剑。
另一边,王夫子却在话语连珠:
“依我看。
“你这个狗屁西南三省第一名士,本就名不副实嘛!”
其人摇了摇头:
“要说书法第一,林小人,你在这弘福寺待了几日,写了多少字?
“都加在一起,能比得上我学生这一个‘佛’字半分?”
“这......”
林庭本能地想矢口否认,可些许言语,竟直接干涸在喉咙里。
渊海先生向来以君子自诩,这种天渊一般的差距,让他闭着眼睛说瞎话,还真开不了口。
“还有,听说你号称诗词第一。
“近来可有什么诗作传世?不会还是那一两首老掉牙的旧诗吧?”
“旧诗又如何?”
这一次林庭终于抓到反驳的机会:
“须知世人写诗,毕生能得一二佳作就实属不易,你王彦辉,又写出过什么名篇了?”
“我本就不擅长此道。”
王夫子笑容玩味,神态依旧从容道:
“可你知道,我这学生,近来数月,都有哪些诗作?
“就比如数日之前,府试当日,这小子写的那首《望岳》......”
抑扬顿挫之间,王夫子硬是这几首归于沈言名下的诗,接连吟诵了一遍。
随即。
其人笑吟吟地说:
“西南三省诗词第一,是否还要再议?”
“哼。”
林庭闷哼一声,继而侧过头去,不愿理会。
反倒是大殿内的弘福寺方丈,弗云大师,头颅低垂,悄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还有什么德行第一。”
王夫子语气忽的转冷:
“林小人,且不说你言语和我王某人一般,如此失礼。
“单是你成名二十余载,今日还要以大欺小,就可见西南三省上下,那些没风骨的读书人,对你的吹捧何其过甚!”
“你!”
“你什么?”
这位言辞锋利、性情乖张的半步四品修行者眼皮翻起:
“四条中有三条站不住脚。
“阁下这个所谓的‘西南三省第一人’,莫不是只有一个家世值得夸耀,却还在这里沽名钓誉,沾沾自喜?”
这话说得太过诛心。
渊海先生林庭闻言,虽有满心愤懑之情,可姓王的嘴又快又毒不说,还有一手天下扬名的通神剑术。
无论说理还是动手,今日都极难占到便宜。
只可恨自己多年养出来的名望,今日竟被这姓王的蛮子给毁了大半!
其人咬了咬牙。
沉默良久,却忽然间一拱手:
“既如此,那就依沉溪先生所言好了。
“自今日起,西南三省第一人之名,当属这位沈公子,这样一来,彦辉兄师徒,也必然会光耀门楣!”
就不知道,西南三省上下,这么多读书人,会不会服这一个区区秀才,踩在他们头上扬名立万?
林庭眯了下眼睛。
随即,其人只冷淡地说了一句:
“告辞!”
而与此同时。
王华王夫子一边得意洋洋地捻着胡须,一边沉吟着对自己哭笑不得的弟子说:
“这可是他林小人所言。
“话说回来,西南三省第一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嘛。
“沈言啊,你且先当个一段时日,哪天腻了,再转给别人就是了......”
数日间。
渊海先生林庭自称不敌,沈公子加冕“西南三省第一名士”。
消息一出,西南文坛剧震!
......
“这话说的,确实有些大了。”
五月初三。
黔灵山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王夫子诚恳说道。
此时此刻。
若是有人遥遥相望,便能发现:
缓步行走在黔灵山山路上的,是一位灰衣长者,一名身穿褐布直裾的少年,与一头老驴的寻常组合。
长者年过四旬,身形稳稳地伏在老驴背上,少年在旁,牵驴随行,执礼甚恭。
看这二人的相处。
彼此之间的关系,若说父子,容貌实在不像,那就唯有师生。
身为学生,沈言当仁不让地摇了摇头:
“老师也是一番好意......”
王夫子叹息一声:
“为师就是一时上头了而已。
“唉,越是上了年纪,反而越控制不住自己这脾气了。
“无非就是图个嘴快,可兴致一起,就什么都说出来了。”
其人的眼睛忽然间眨了几下:
“不过沈言,你看今日,不是就没人再来纠缠咱们了吗?”
“老师。”
沈言哭笑不得地提醒道:
“今日咱们进山了啊。”
“哎,说的也是。”
这几日,王夫子本欲带自家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游历黔中。
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儒家八品境界,胸中才气的积累,本就不能局限于《四书五经》,而是要将读书与行路结合,学识与阅历并重!
可超乎想象的是。
近来数日,在“将相之才”与“西南三省第一人”这两个称号的广泛流传,以及部分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
沈言名气激增。
每到一地,往往会有自恃才华的读书人,前来辩论、讨教一二。
虽然拜其所赐,少年胸中文庙的第二根立柱,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积蓄完成。
体质小有提升的同时。
沈言依旧不堪其扰。
进入五月。
王夫子痛定思痛。
其人考虑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带沈言回黔灵山。
先躲他一段时日,等风头过去再说。
况且。
黔灵山上,还有一套精深奥妙的传承,正适合自己这学生此刻学来护身!
“沈言。”
山路上,王夫子以手示意前方不远处,那位将柴络摆在身旁,坐在路边青石上歇脚的樵夫:
“你去帮为师问下路。”
“是。”
少年轻点下头。
稍后。
与那名中年樵夫攀谈几句,继而拱手谢过后,他径直返回:
“老师,从这条路进山,还有数里,就是那座没什么人烟的无名道观。”
“好。”
王夫子看了眼天色:
“那我们赶快些。
“说起来,你懂不懂气血武道的那些门道?”
“学生一知半解。”
沈言略微沉吟。
作为一个儒家修行者,他对武人的了解,大体上仅限于:
九品武者凝练气血之力,打磨身体直至自身极限。
八品气血如抱丹,收发于心。
处于这两个境界的武者,多以近身攻杀手段而闻名,等到七品,武人便有种种精妙绝伦的神通法门,可要如何以气血之力演化,就并非少年所知的了。
将心中所想,对自家老师简单复述过一遍后。
王夫子赞许地点点头道:
“大体上说的不错。
“在这世间,真正的精妙武学,本就如凤毛麟角般稀少。
“而其中不涉及武道气血,只求开发自身潜力,各家皆可学来的,为师只知道一种。”
沈言闻弦歌而知雅意:
“老师今日带我进山,想来不是无的放矢。”
“然也。”
王夫子徐徐颔首:
“稍后带你拜访这位,是为师多年好友。
“此人虽是道门中人,却并非只修打坐、练气、服丹、神游的一脉,而是走的性命交修,肉身命功犹强的路子。”
说着说着,不知怎的,这位半步大儒,竟露出少许尴尬的神情来:
“为师求人家传你这门拳术,到时候机灵点,明白?”
沈言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随即。
在黔灵山那座无名道观门前:
当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年龄三十岁许的道门女子,怒斥出一个“滚”字的时候。
少年再回过头。
自家老师面上的尴尬之情,就果不其然又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