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潭边沉思了整整一夜,杨巨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缓缓走回了小青山的洞府。如今这洞府,经过他反复精心雕琢,已颇具规模。
除了正中那宽敞的大石殿之外,还专门开凿出了起居室和厨膳室,各个石殿之间巧妙相连,布局紧凑而合理。
回到洞府后,杨巨实在困倦,倒头便睡。足足休息了两个时辰,他才悠悠转醒。
醒来后,他径直走到石殿的石桌旁,缓缓坐下,而后从乾坤袋中取出了前段时间陈如风和怀里带来的那两套法阵。
如今他已然下定决心,要在这岛上长期驻守,便准备着手安置好这两套阵法。
这两套法阵中,一套是小型的遮灵阵,全名为“迷雾遮灵阵”,显然是专为海岛这类灵脉精心炼制的。
此阵属于旗阵,由四杆阵旗构成,分别为风旗、雷旗、水旗和冰旗。
按照阵法释文所述,此阵一旦开启,便可巧妙遮蔽住小型灵脉的气息,同时能让方圆数十里内的山川河流瞬间隐匿于视野之中。
当然,这种消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凭空消失,只是身处阵法之外的人无法看到罢了。倘若有人不慎误入此阵法,便会瞬间陷入海上风暴之中。
这风暴由四杆阵旗衍生而出,一旦被困其中,不仅会迷失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不过,这套“迷雾遮灵阵”品级相对较低,对于凡人而言,其效果立竿见影;
修为较低的修士碰上,也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若是修为高深的修士,一眼便能看穿此阵的奥秘。
而这四杆灵旗,还需定时补充风灵力、雷灵力、水灵力和冰灵力,相应的灵石便是补充灵力的关键。
另一套阵法,是用于汇聚地下游离脉灵力并将其抬升的聚火阵法,全称为“青龙汇木阵”。此阵由三个圆盘大小、皆呈盘绕造型的青色青龙法器组成。
相较于“迷雾遮灵阵”,“青龙汇木阵”的品阶要更高一些。这三件青龙法器能够自行汲取地下灵脉的木力,并与岛上灵脉形成一种自然循环,无需再额外单独注入灵力。
杨巨思索着该将“青龙汇木阵”安置在何处,是幽潭周围,还是小青山之中呢?若是安置在幽潭周围,借助幽潭水脉,应能以水生木,加快木灵力的补充速度。
然而,这么做存在极大风险,很可能会破坏幽潭与地下火脉间原本稳定的结构,进而导致幽潭“水上火下”的独特结构发生变故。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杨巨可就追悔莫及了。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将这套汇木阵布置在小青山中,且就安置在洞府之后。
又稍作休息了一会儿,杨巨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石殿正中央。神念微微一动,青剑便如听到召唤般,嗡嗡作响着飞了出来。
旋即,青剑在石殿正中位置,朝着下方急速开凿起来。杨巨打算直接向下,凿出一条水脉洞眼,以此打通洞府与地下灵脉的连接。
这间洞府位于小青山的半山腰处,距离地面约有百丈之高。眨眼间,青剑如旋风般极速旋转向下,一个磨盘大小的垂直黑洞迅速朝着地下延伸。
但小青山的山心远比昨晚幽潭边的土石坚硬许多,杨巨的灵力消耗极快,不多时,额头上便布满了豆大的汗珠。
直到向下凿了近二百丈之后,杨巨才感觉青剑穿透了一层极为坚硬的岩层,再往下便有了空洞之感。
他长舒一口气,将青剑收回,来到洞眼处向下望去,只见地下深处已然能看到黑玄色的水脉,只是这深度着实有些太深了。
在洞眼处仔细查看一番后,杨巨再次将青剑放入洞眼之中,在距离洞口约二十丈的地方,精心凿出了三个凹槽,用以安置汇木阵的三件青龙法器。
当三件青龙法器被稳稳放入指定位置后,刹那间,杨巨便看到洞眼深处的水脉剧烈澎湃涌动起来。
紧接着,那地脉之水仿若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抽引,沿着洞眼缓缓向上攀升。
见此情景,杨巨心中一阵欣喜。起初,水脉上升的速度还挺快,但没过多久,速度便逐渐慢了下来。
就这样,一直过了半个时辰,地水攀升至距离洞口还有五十丈的地方,便再也无法上升了。
随后,汇木阵开始稳定运转,水生木,木灵缓缓汇聚于洞中。见状,杨巨无奈地点了点头,看来这汇木阵的功效也就止于此了。
虽说这条木脉比不上灵药园的木脉,但好歹木脉洞眼已然打通,日后他便可以更便捷地吸取炼化木灵力了。
对这口木水木脉洞眼又进行了一番认真雕琢,使其外观更为美观之后,杨巨拿起遮灵阵的四杆灵旗,走出了洞府。
他先是登上小青山的山顶,极目远眺,将全岛的地形地貌详细观察了一番,随后选定了四个合适的地点。他准备将风旗放置在岛的西部,雷旗置于东部,水旗安放在南部,冰旗插在北部。
随后,杨巨骑上青龙马,如疾风般快速奔向第一个地点——海岛正东的一片小丘上。
在那里妥善放置好雷旗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海岛的北边,接着前往西边,最后抵达南边。
待四杆阵旗全部插置妥当后,杨巨分别用相应的灵石,为四杆灵旗注入了灵力。
随着四杆灵旗全部被激活,瞬间,四道灵力如四条巨龙般从岛的四方冲天而起。
这四道灵力先是交织形成了一个法力大幕,紧接着,这大幕如潮水般朝着海岛远方蔓延,最终消失在了茫茫海面之上。
见此情形,杨巨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时若有外人贸然进入这岛十里以内,恐怕免不了要吃些苦头了。
布置完这两个法阵,杨巨又来到小青山脚下,费力凿下了一块巨大的黑石。
他将黑石扛到岛南岸,稳稳地立在岸边,并在青石面朝大海的一面,挥动灵力,刻下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大乾门幽潭岛杨氏”。
这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这片海域宣告着大乾门在此地的存在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