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制傀

随后,杨巨稍作思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旋即对着孙火拱手说道:

“那就有劳师兄,帮忙制作一些箭支。我对箭支的品级并无过高要求,只要能完美承接我的木灵力,便已足够。”

孙火听闻,微微点头,顺手捋了捋唇须,开口应道:

“好!既然如此,师弟你再支付二百灵石便可。你这弩先留在我这儿,两个月之后,你再来取弩和箭。”

杨巨毫不犹豫,当即点头应允。紧接着,他手臂潇洒一挥,只见二百块火灵石如灵动的火鸟般,从乾坤袋中鱼贯飞出,稳稳当当地落在石桌上,赤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这片小小的空间。

孙火看着眼前的灵石,脸上露出一抹得意之色,迅速将其收好。之后,两人又随意闲聊了片刻,话语间气氛融洽。不多时,杨巨便起身告辞,孙火一路热情相送。

此时的孙火,对杨巨的态度已明显多了几分客气,毕竟杨巨方才展现出的财力,让他深知眼前这位灵植师绝非普通之辈。

在洞府外与孙火告别后,杨巨脚下步伐轻快,很快便来到了岩浆湖旁边的飞舟崖。恰在此时,飞舟适时抵达,他抬脚登上飞舟,无需换乘,在灵力的驱动下,飞舟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没过多久,杨巨便顺利回到了灵药园。

……

回到自己的洞府,杨巨径直走进炼丹室,在那张平日里炼丹时常坐的蒲团上稳稳地盘坐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火红的玉盒,缓缓打开,只见盒中静静躺着一把黄色的方尺,正是他刚刚购得的黄月尺。

杨巨伸出手指轻轻一点,一股精纯的灵力瞬间注入黄月尺中。刹那间,那灵尺仿若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轻盈地悬浮起来。紧接着,杨巨在识海之中快速闪过几种刨、锯、斧的样式。

神奇的是,那黄月尺竟如同与他心意相通一般,紧紧跟随着杨巨的神念,几乎分毫不差地变换出各种傀儡制作所需的工具形态。

杨巨看着眼前随心而变的黄月尺,心中满是满意之情。虽说这黄月尺在灵尺的品级中并非顶尖,但对于现阶段的自己而言,其功能已然绰绰有余,完全能够满足自己制作傀儡的需求。

又饶有兴致地把玩了一会儿黄月尺后,杨巨将其小心收起,转而从乾坤袋中取出那部《人傀兽儡术》。望着手中这块古朴的玉简,杨巨不禁陷入沉思:

“顾伟师兄对傀儡术痴迷至极,而他的储物袋中,却仅有这一部傀儡术法。想来这部傀儡术的品级必定不凡,倘若我自己去寻觅,真不知要耗费多少灵石,历经多少波折才能得到。”

这部《人傀兽儡术》,杨巨此前已然翻阅过数次。虽说尚未深入钻研其中的奥秘,但也已深切明白,傀儡一术同样博大精深,绝非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

傀儡术源自炼器术,却又在发展过程中巧妙借鉴了御兽术以及阵法术的精髓,故而傀儡之物,兼具法器与灵兽的特性。一方面,它拥有法器的特质,往往能够施展出一些神奇的神通功效;另一方面,它又具备灵兽的特点,能够被主人驱使,自主开展行动。

而制作傀儡的核心关键,在于实现“三玄成一”。这所谓的“三玄”,指的便是铸型、输识和承灵,也被制傀人尊称为“傀儡三玄”。

第一玄“铸型”,顾名思义,便是要为傀儡精心塑造形体。以制作傀儡马为例,便是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马之躯体。傀儡塑形所选用的材料,最为常见的便是各类灵木与灵石,顾师兄留下的大量钧柳木和刻型石,便属于此类材料。

然而,制作傀儡的材料远不止于此。

在《人傀兽儡术》中,杨巨曾看到几种魔道傀儡的制作记载。

其中有一种名为魔尸阴猿的傀儡,其制作过程极为诡异,需以猿类灵兽的骨架为基础,再将黑皿土融入修士的精血,炼制成黄泉鬼泥,以此来塑造傀儡的血肉之躯。

一旦制作成功,这魔尸阴猿本身便会拥有数种魔道神通,威力惊人且极为诡异。不过,像这种魔道傀儡,杨巨目前可没有尝试制作的念头。

毕竟自己所在的大乾门,名义上还是道门正宗,他只求在不惹麻烦的前提下,安稳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除了铸型,傀儡制作的第二玄便是“输识”。

所谓输识,即在制作傀儡时,傀儡师需借助手中的灵尺,将自身的神识之力精准地灌入傀儡的体态之中。

而且,这种神识之力的灌入绝非随意为之,需要傀儡师在自己的识海之中,不断地进行细致入微的构思与擘画。

要将自己所制作傀儡的体态、外观、内貌、细节、功能等方方面面,都如同绘制一幅精密的画卷一般,完整而清晰地勾勒出来。

就好比制作傀儡马时,傀儡师要在识海之中,从外到内,将这匹马的每一处细节,包括毛发的纹理、骨骼的结构、肌肉的走向等,都完整地构建出来。

并且,随着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斧、每一锯、每一刨、每一锉,将这种凝聚着心血的神识之力,源源不断地灌入傀儡马中。唯有如此,在傀儡制作完成之后,它才能具备一定的灵识,从而拥有各种不同的神奇用途。

可以说,输识这一玄,乃是制作傀儡过程中最为玄奥且关键的环节。倘若缺少了这一环节,所制作出来的傀儡,便仅仅只是一个毫无生气的躯壳,毫无用处可言。

输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乎傀儡的品级,更是衡量傀儡师技艺水平的重要标准。正因如此,但凡修炼傀儡之术的人,必须拥有强大的神识,否则绝无可能制作出精良的傀儡。

杨巨虽说尚未专门修炼过神识之术,但他毕竟已达炼气十一层,其神识强度勉强也能够支撑他制作一些低级傀儡。

而傀儡制作的最后一玄,便是“承灵”。

傀儡与修士或妖兽等活物不同,其本身并不具备灵力。若想让傀儡能够主动为主人效力,而无需主人时刻亲自操控,就必须让傀儡具备承接、容纳一定灵力的能力。

在承灵方面,最为常见的方法便是使用灵石。在制作傀儡时,需在傀儡内部精心设定合适的位置,用来放置灵石,借助灵石源源不断地为傀儡提供灵力。

然而,这仅仅只是初级的纳灵手段。在《人傀兽儡术》中,杨巨了解到,一些高品级的傀儡,需要在其体内巧妙设置法阵。

通过各种不同的法阵,让傀儡不仅能够自行吸收炼化天地灵气,还能借助法阵施展威力强大的神通。当然,那种级别的傀儡,以杨巨目前的能力和境界,还远远无法触及。

杨巨认真研读了几遍铸型、输识、承灵这“傀儡三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傀儡三玄,其复杂程度与精妙程度,相较之于炼丹的六步,亦是毫不逊色。这还仅仅只是炼丹与傀儡之术,我尚未接触过炼器、御兽、制符、阵法等其他修仙技艺,真不知它们又该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修仙百艺中的寥寥几艺,并非八大法系的主流。如此看来,这修炼一途,若幻想着一朝顿悟,便能实力暴涨、羽化飞升,当真是幼稚可笑至极。”

感慨过后,杨巨定了定神,缓缓翻阅到《人傀兽儡术》中“傀儡马”的小篇章。在这一小篇章里,详细记载了六种不同类型的傀儡马。

它们各具特色,有的专为快速乘骑而设计,速度极快;有的则擅长重甲冲锋,威力惊人;

还有的,外观华丽浮夸,却在实际用途上并无太多出彩之处,更多的是用于哗众取宠。在这六种傀儡马中,杨巨一眼便相中了名为“青龙”的傀儡宝马。

据书中记载,这匹马通体呈现出深邃的旋青色,膘体雄壮有力,尤其善于长途奔驰。在平坦之地,它一日可疾驰三千里;

即便在山地,也能日行两千里。单是这“日行三千里”的速度,便让杨巨心动不已。要知道,这可比大乾门内的黑风舟,以及顾伟师兄赠送的穿駒木驴还要快上许多。

杨巨从铸型开始,到输识,再到承灵,极为认真地将这“青龙”马的制作方法反复研读了三遍。

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他都牢牢地记在心中。随后,他轻轻收起《人傀兽儡术》,从蒲团上缓缓起身,心中已然下定决心,准备明日便正式开工制作这梦寐以求的“青龙”宝马。

到了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洞府的缝隙,洒在石床上。杨巨如往常一样,先在卧室的石床上潜心修炼了两个时辰,稳固自身的灵力。

之后,他整理好衣衫,前往李师兄的洞府。在那里,他顺利领取了这几个月的月例,其中包括二百灵石以及数瓶阳灵丹。

接下来的两个月,杨巨已然做好了闭关的打算。他计划在这两个月里,一方面闭关修炼炼丹之术,提升自己的炼丹水平;

另一方面,全身心投入到“青龙”宝马的制作之中,期待着能早日亲眼见证这神奇傀儡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