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独上鸡鸣寺
- 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
- 作家zD0jH1
- 2017字
- 2025-01-11 20:30:05
“国不可一日无主,诸多奏折和大事亟待皇上定夺!”解缙继续说道。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迅速动身前往东宫。
鸡鸣寺内,朱棣已度过了一夜。
这一夜,他未曾合眼,目光始终停留在墙上那幅画和那首诗上,尤其是那两句诗,让他感慨良多。
“唯有亲子意,步步顾盼间。”
这结尾的两句,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
只有亲子之情,方能一步一回顾。
他想起了他的父皇——明太祖高皇帝。
那时他尚未反叛,仍为燕王。
作为明太祖高皇帝格外重视的皇子,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干无与伦比。
回想起往昔,太祖皇帝便对他期许甚深。
当朱棣尚且年幼,站在奉天殿外,太祖皇帝的一番话语犹如烙印,刻入他的心底。
“棣儿,你要深入研究徐达和蓝玉的战术,”太祖皇帝曾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不仅要超越他们,更要成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大明的江山,需要我们朱家子孙来捍卫。”
“外人不足依赖,朱家的天下,必须朱家人来守护。”
“你是朕最寄予厚望的儿子,棣儿,莫要让朕失望!”
这些话,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始终在朱棣心中挥之不去。
然而,如今的朱棣却心生畏惧,因为他登基之路充满争议,皇位的正当性成为他永远的痛。
他未能实现父亲的期望,但当时的抉择也是出于生存的无奈。
建文帝欲削藩,他若不反抗,唯有死路一条。
如今若与建文帝相见,恐难免又是一场血腥争斗。
朱棣知道,若重逢,他将无法手软。
因为,他总会想起与十二弟的深厚情谊,那些童年共度的欢乐时光。
朱棣的反叛,其中也不乏老十二离世的催化。
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朱棣的选择似乎也是无奈之举,不反,唯有死路一条。
然而,他内心深处却备受煎熬,夜夜恶梦,仿佛还能听见先帝的严厉斥责。
这样的折磨逐渐化作沉重的心理负担,如同顽疾一般,日益加剧。
在沉思中,朱棣向一旁念经的老僧寻求解答。
“你觉得呢?”他问道。
姚广孝回答:“你在我这里徘徊了一夜,对着那画沉思,难道还没有找到答案?”
“那诗真是佳作,皇家之中,老四能有这样的文采,孤果然没有看错他。”朱棣语气平静,但脸上却掩饰不住情绪的波动。
姚广孝接着问道:“你就准备这样一直避世下去?”
“我听说,满朝文武都在殿前议论纷纷,你再这样下去,恐怕真的会成为笑柄。”
朱棣却冷笑回应:“笑柄?那老大老二都不以此为耻,孤又有何颜面可失!”
“孤在鸡鸣寺剃度为僧,任他们喧嚣,孤在此与佛法为伴,又有你作陪,又有何妨!”
朱棣的语气中满是坚决与不屈,此刻,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权力的淡漠尽显无遗。
朱棣心中,昨晚的纷争犹如阴霾,久久不散。
“去,把老四找来,”他忽然吩咐身边的锦衣卫,“朕有些话要同他讲。”
语气平静,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旨!”
守卫们领命,朱棣独自沉思等待着。
老和尚姚广孝,这位才智非凡的国师,是他最信任的谋士。
这次的危机,多亏了朱高华的智谋,他那首诗可谓妙笔生花,破解了父子兄弟间的困局。
而他的两个兄长,却始终难堪大任。
“国师,你既然在此,就告诉朕,若立老四为太子,天下人将如何看待?”
朱棣认真询问,面对这位智囊,他总是愿意倾听其见解。
姚广孝不仅是大明的国师,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才智绝伦。
朱棣深知,有他辅佐,便能掌握天下。
作为历史上唯一成功篡位的君主,他虽非名正言顺,但自古成王败寇,实力决定一切。
想到李世民弑兄夺嫡,终成唐室储君,朱棣对权力的游戏规则有着深刻的领悟。
姚广孝的手指轻轻滑过他的胡须,脸上泛起一丝淡笑。
“你以为,老大真的能压制住老二吗?”他忽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朱棣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选择了沉默。
“那么,如果换做老二汉王成为储君,你是否对他处理国事的能力感到放心?”姚广孝继续追问。
这些问题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朱棣的眼神开始变得闪烁不定,他的真实想法深藏不露。
但在那眼角深处,却似乎隐藏着一抹不容忽视的锋利。
经过一阵沉思,他的表情恢复了平静。
“好了,孤已经有了决定!”他平静地说:“来下一盘棋吧。”
姚广孝对他的回答不禁露出苦笑。
“你这是打算长期在我这里落脚了?那些朝臣你真的不考虑了吗?”他带着几分哭笑不得的语气说道。
“不必担心,有长子在朝,一切都会井然有序。孤不在的这段时间,他对国政的处理孤还是心中有数的!”朱棣显得颇为自信。
“而且,这次孤还想见见老四,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满意!”
不久,一名锦衣卫走了过来,但朱高华并未出现。
“老四何在?怎未见其踪影?他去了何处?”朱棣语带不快,眉梢微微一挑。
“启禀燕王,四殿下往狮子楼去了,似是与英国公的妹妹同行!”锦衣卫回禀道。
“哦?”朱棣一时语塞,略显惊讶。
“是张辅的妹妹?”他略一思索,随即想起……
“朕记起了,张辅的妹妹似是叫张婉儿,她与朕之四子可是自幼情深,昔日在顺天之时,便常相随相伴。”
念及此处,朱棣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心中暗想:“难道他们二人已结连理?”
他不禁有些好奇,嘴角也不禁轻轻上扬,觉得那张婉儿确实不错,与老四颇为匹配。
然而朱棣心中仍有几分不解,自己的儿子竟在此时外出约会。
且正值朝堂有要事之际,这位燕王倒是逍遥,携美同游,他心中不快,却不知该如何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