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登报,印刷厂的压力

作为全国知名的科幻读物,沈记者肯定也是知道它的,甚至他自己也会经常去买一本来看看,给自己充充电,换换脑。

“是的,这一期的新的科幻世界,你可知道这上边刊载了一篇怎样的故事吗?哼哼~”

夜七就像是献宝一样地翻到了《盗梦空间》的第一页,双手打开了书本展示在了记者的眼前:

“看过《流浪地球》吧?这篇新作《盗梦空间》就是他的作者郑涛的全新力作!”

“他讲述了一个身份神秘,本领高强的人可以以某种特殊的手段潜入他人的梦里,然后就像是寻宝一样地挖掘出他们记忆里隐藏得最深,最不愿被人知道的秘密!”

“然后,他就可以把这些秘密像宝贝一样地挖掘出来,脱离出人家的梦境,然后将其卖给对这些秘密感兴趣的客户们,赚取丰厚的报酬!”

说到这里,他已经是有些兴奋得手舞足蹈!

“怎么样,是不是天才般的想象力?人竟然还能潜入别人的梦里偷取机密!更有甚者,他还能更深一层地潜入别人在梦中所做的梦里,从双重梦境中窃取更加深层次的,甚至是潜意识中的思想!”

介绍着自己偶像的成就,夜七此时已经是得意得摇头晃脑!

本来穿着就很低调朴实的他,此时完全不像是一个有着满车库豪车,网上一打赏就是一百万RMB的富二代!

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书迷,为着自己所欣赏的作者的大作而欢欣雀跃!

“看,这是不是太奇妙了?简直就是天才般的构思!”

“郑涛真的是太天才了,我敢断定日后他肯定能够拿到雨果奖,肯定会,我说的!”

……

郑涛能不能获得雨果奖,姑且不论。

但夜七的这一副《闹市读书图》却是在第二天的燕京日报上,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哟?这年头了,竟然还有这种书痴?”

当读者们手捧着刚刚买到的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看到上边的这副一个年轻人盘腿坐在闹市的街道上,一手拿着一本展开的杂志,一边哈哈大笑着拍击着地面的照片。

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下意识的就流露出了一道欣慰的笑容。

毕竟在华夏,喜欢看书是一个人最好的趣味。

看书看得如此入神,而且还是在这样喧嚣的地方,家伙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至少他的这份不为尘世凡俗所打扰的定力,就很是让人赞叹和羡慕。

而且他们的好奇心,也都被狠狠的勾了起来,禁不住发出灵魂的审问:

“这家伙,到底是在看个啥啊?”

“为什么,会能够如此的吸引他?”

因为报纸上照片精度的问题,所以读者们也只能看个大概,不能清楚地认出那是本什么书。

但也有眼尖的,昨天买过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的读者,却是惊讶的指着这张照片大喊:“《科幻世界》,这是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

而他们旁边的人则是非常不解的看着他,好奇地问道:

“《科幻世界》?它能够让一个人沉迷到这种程度吗?”

“嘿,你们是不知道啊,这一期的《科幻世界》可是刊登了一部可载入史册的大作!”

“一个人竟然能潜入到另外一个人的梦境中去,窃取最重要的商业秘密,或是改变他的思想让他觉得被灌输进来的思想是他自己的想法,从而不会去怀疑和警觉!”

一说起盗梦空间,这名读者便化身为了安利狂魔,开始给旁边的朋友们推荐起这本拍案叫绝的科幻大作来。

而这样的画面,也不仅发生在了这一处,而是发生在了燕京的很多地方。

因此,《盗梦空间》的名声便得到了一波迅速的扩散,随着燕京日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上竟然刊登了这样一部脑洞大开的科幻奇文!

而这也更进一步的助推了科幻世界的畅销,而表现出来的则是老姚他们的供货能力的压力变得更大了!

蓉城。

《科幻世界》杂志社。

“嘿,我们都已经提前加印了十万本,竟然都不够用,两天的时间就已经销售一空了!”

一名壮实的汉子站到了空调的出风口上,撩起了T恤的下摆,好让冷风能够狠狠地对着自己的背心猛吹。

他刚刚才从和科幻世界一直合作的印刷厂赶过来,大热天的温度把这个稍显发福的男子给热得直吐舌头!

“呵呵,张科长,喝水喝水,真是辛苦你们印刷厂这边了,我们也是未雨绸缪所以打算多印刷一点,哪想到这一期的销售竟然比我们预期超额的部分都还要超了这么多!”

姚总编呵呵笑着,给对方递上了一杯泡好的热茶,张科长也顾不得滚烫了,端着杯子对着空调的冷风稍微吹了一下便大口地灌进了嘴中。

“是啊,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提前两天加印十万册肯定也就够了,结果我们还是小看了郑涛同学的影响力啊!”

张科长被滚烫的茶水给烫得连连咳嗽了几声,但他却并未介意,而是在一旁的沙发上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手中的扇子也还是摇个不停。

“是啊,小郑同学的影响力,自从《流浪地球》发表了之后就一直是像火箭一样地上升着,现在全国的科幻读者们都知道咱们川省出了一个科幻天才了,甚至其知名度都已经直追刘词新大刘!”

姚总编端起自己那杯已经晾得稍微有些凉了的的茶杯,开怀地大大灌了一口。

也不知道是茶香太过沁人心脾,还是本月的杂志销量太过大快人心,反正他就是舒爽得差点呻吟出来,浑身上下也舒爽得打了一个摆子。

“是啊,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这小子,连大学都还没开始读吧?就已经写出了三篇如此高质量的大作了!你说这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他家里的父母也是文化人吗?”

张科长一边吹着冷气,一边感慨而好奇地向老姚问道。

“不,才不是呢,他父母都是典型的国企工人,一辈子都在车间工作,都只是读完了高中而已没读过大学,更谈不上什么文化人了……”

说到这里,姚总编也是“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