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各方反应,文王托孤。

金鳌岛,被浓郁的灵气所包裹,仿佛与洪荒天地隔绝,自成一界。

岛屿四周,灵浪翻涌,每一朵浪花都闪烁着玄奥道韵。

那是天地初开时便蕴含的灵气精华。

岛上奇花异草肆意生长,它们的根茎与土壤中涌动的混沌之力相连,花朵绽放时,散发出的光芒仿若星辰,照亮了这片神秘的天地。

赵公明骑着威风凛凛的黑虎,身旁三霄娘娘衣袂飘飘,四人朝着碧游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海风呼啸,却吹不散他们心头的凝重。

很快,四人来到了碧游宫前。

碧游宫气势恢宏,殿宇由混沌奇石筑成。

宫门缓缓打开,赵公明等人迈步而入,殿内香烟袅袅,通天教主端坐在宝座之上。

通天教主身着一袭青色道袍,道袍上绣着日月星辰的图案,随着他的呼吸,那些图案仿若活物般流转闪烁。

他面容英俊,犹如破晓的朝阳,带着几分不羁与洒脱。

长发随意地束在脑后,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旁,更增添了几分随性。

赵公明等人连忙上前,恭敬地行礼:

“弟子见过师尊。”

声音整齐而洪亮,在碧游宫中回荡。

通天教主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着众人,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羁的笑意:

“你们回来啦,此次邀姬考入宫,可还顺利?”

赵公明向前一步,神色恭敬,却又难掩眼中的愤怒,将途中遭遇西方教胖道人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师尊,那西方教实在嚣张,竟敢在我们面前阻拦姬考,还妄图拉拢他。

若不是姬考小友聪慧,传音教我化解之法,弟子恐怕就真要打死那肥头猪脑的家伙了。”

通天教主听后,神色平静,轻轻抚摸着宝座的扶手,扶手由先天灵木制成,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他缓缓开口:

“西方教此举,不过是在封神大劫的大势下,妄图扩充自身势力罢了。

他们的心思,我又岂会不知。”

通天教主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赵公明等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这位师尊虽然平时放荡不羁,但一旦认真起来,那威严的气场让人敬畏。

片刻后。

通天教主靠在宝座上,神色恢复了几分随意:

“不过这位天庭刚封的新神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智谋,倒是个可造之材。”

云霄仙子上前说道:

“师尊所言极是。

这姬考心思缜密,处事冷静,日后若能为我截教所用,必能成为一大助力。”

通天教主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嗯,此次之事暂且作罢。

西方教若敢再来挑衅,我截教也不会畏惧。

但在这封神大劫之中,我们行事需顺应天道,不可肆意妄为,一切以截教大局为重。”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

赵公明等人齐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敬畏。

通天教主挥了挥手,说道: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赵公明等人再次行礼,然后缓缓退下。

待他们离开后,通天教主的目光望向殿外的混沌虚空,心中暗自思忖:

“封神大劫的风暴即将来临,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截教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顺应这天地大势,方能在劫数中保全自身,延续截教的辉煌。”

与此同时。

西方灵山,一片祥和宁静。

灵山上古木参天,扎根于大地深处,与地脉相连,汲取着洪荒大地的灵气。

灵花异草遍地,每一朵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花瓣上凝结着先天灵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山间灵雾缭绕,仿若仙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然而。

在这看似祥和的氛围下,却隐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胖道人狼狈地回到了灵山,他的道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脸上还带着未消的淤青,往日的仙风道骨早已消失不见。

他跌跌撞撞地来到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满脸羞愧:

“弟子无能,让两位师尊失望了。”

接引道人坐在七宝妙树之下,神色平静,手中轻轻转动着一串佛珠,佛珠由先天灵珠串成,每一颗都蕴含着无尽的佛法智慧。

他看着胖道人,眼中并无愤怒,只有淡淡的失望:

“起来吧,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胖道人不敢抬头,将自己与赵公明等人的冲突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准提道人手持加持神杵,站在一旁,微微皱眉:

“这截教,行事确实有些过分。”

胖道人低着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都是弟子没用,给西方教丢脸了。”

接引道人摆了摆手,说道:

“此事不怪你。

那赵公明和三霄实力强大,又有重宝护身,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你且下去好好疗伤,此事吾等自有主张。”

胖道人退下后,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陷入了沉思。

截教实力强大,想要报仇并非易事。

“师兄,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封神大劫,正是我们扩充西方教势力的好时机,绝不能让截教坏了我们的好事。”

准提道人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接引道人微微点头:

“嗯,我们布局千年,封神大劫,乃是天地大势,我们要顺应这大势,寻找机会,让西方教在这劫数中崛起。”

两人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先暗中观察,等待时机。

......

......

而此时,姬考也回到了西岐。

西岐城一片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姬考缓缓落下云头,朝着西伯侯府走去。

西伯侯府内,姬昌正在花园中散步。

他的身形略显佝偻,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着温和与慈爱。

忽然,有侍卫来报:

“侯爷,公子考回来了。”

姬昌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转身朝着府门走去。

“考儿,你可算回来了。”

姬昌看着姬考,眼中满是慈爱,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

姬考走上前,行礼道:

“父亲,孩儿回来了。”看着姬昌略显苍老的面容,姬考心中微动,也坚定了自己的备用计划。

姬昌拉着姬考的手,走进了大厅。

姜子牙等人也在大厅中,见到姬考回来,纷纷上前打招呼。

在众人的询问下,姬考只是简单地说了自己在北海的事务,却对途中遭遇赵公明、三霄娘娘以及西方教胖道人的事情只字未提。

大罗金仙层次的争斗,已远超姬昌和姜子牙等人的理解范围,告诉他们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接下来的时光,姬考便留在西岐,全心全意地陪伴姬昌。

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姬考除了中间抽空去一趟地府,其他时间都陪在姬昌左右,时不时的还会把太上老君赐下的九转金丹拿出来,趁着姬昌熟睡的时候拿出来放到姬昌屋内让他嗅上几口。

而姬昌也仿佛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完全看不出来这是寿元将近的老人。

姬考陪着姬昌在花园中散步,听他讲述着西岐的过往和未来的期望;

陪他处理政务,为西岐的百姓谋福祉;

陪他在庭院中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直到有一天......

......

这一日,西岐城。

整座王府被阴霾与哀伤笼罩。

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整座王城上空,阴郁无比。

府内树木,往昔郁郁葱葱,如今却在寒风中瑟缩,枯黄的叶子簌簌飘落,更添几分凄凉。

姬昌躺在床榻上,面容憔悴,面色惨白如纸,往日的神采早已消逝不见。

青年姬发神色悲戚地守在一旁,眼中满是忧虑与不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他的双手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仿佛这样就能抓住那即将消逝的生机。

“大哥,父亲为何突然这样?”

而姬考则静静地站在另一侧,身姿笔挺,面容冷峻,宛如一座沉默的山。

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双手交叠在身前,修长的手指微微收紧,手背青筋微凸,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姬考看了眼哭成泪人的姬发和奄奄一息的姬昌,只是轻轻摇头,并未说话。

文王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说道:

“宣丞相进宫。”

声音虽小,却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不多时,姜子牙匆匆赶来,进入内殿,快步走到龙榻前,微微俯身,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老臣姜尚奉大王旨意进宫,特来问候大王贵体。”

文王看着姬考,又将目光转向姜子牙,眼中满是信任与嘱托:

“子牙啊,我今日召你进宫,有要事相托。

我坐镇西北,统领二百镇诸侯,承蒙圣上恩典。

如今天下大乱,可君臣名分不可废。

讨伐崇侯虎一役,虽胜却让我心难安。

未经天子准许诛杀大臣,这是独断专行,我与他爵位相同,却擅自将其杀害,此乃大罪。

自那以后,每晚我都能听到悲泣之声,闭眼便见他立于床前,我自知时日无多了。”

文王说着,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也微微颤抖。

随即他又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姬考,缓缓道:

“也是考儿回来,才让我这最后的时光过的快活些,呵呵。”

姬考凝视着病榻上的父亲,那些儿时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文王接着说道:

“子牙,我死后,哪怕天子恶行昭彰,你也万不可听信诸侯怂恿,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

否则,到了阴间,我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说完,泪水夺眶而出,顺着他那消瘦的脸颊滑落。

姜子牙微微颔首,沉声道:

“臣定当谨遵大王吩咐。大王宽仁厚德,心系天下,此举也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

如今这天下局势,稍有不慎,便会生灵涂炭。

臣必定辅佐新君,守护西岐,不负大王所托。”

姬昌微微点头,又将目光垂下,看着跪在病榻前的青年姬发。

文王看到姬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我儿,我去之后,你便继承王位,统领西岐。”

姬发虽早有心理准备,但悲伤仍让他声音颤抖:

“父王……”他抬眼看向文王,喉咙像是被堵住,说不出更多话语,心中满是对父亲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

文王看向姬考,眼中满是不舍与期许:“考儿,为父知你如今修为高深莫测,肩负重任,西岐虽不能困住你,但望你有暇时,也多回来看看,帮衬着弟弟。

西岐的百姓需要你们,这天下的百姓也需要你们。

为父算出这天地间大劫将至,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你要在这乱世中,为西岐,为天下苍生,寻得一线生机。”

姬考神色平静,微微点头,嘴唇动了几下,却只缓缓吐出两个字:

“放心。”

姬昌满怀笑意的点头。

文王又看向姬发,说道:

“你过来,拜姜子牙为尚父,早晚听从他的指示,听丞相的话就如同听我的话一样。

子牙乃大贤之人,有他辅佐你,我才能放心离去。”

姬发依言,请姜子牙转身面向上方,庄重地拜他为尚父。

姜子牙微微欠身,回礼道:

“臣定当殚精竭虑,辅佐新君,为西岐的繁荣昌盛,为天下苍生的福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王看着两个儿子,缓缓说道:

“商朝虽无道,但我身为臣子,必须恪守本分,不能逾越,以免被后世指责。

姬发,你要友爱兄弟,怜悯体恤百姓,如此我死也无憾。”

又语重心长地说:

“见到善事不要懈怠,时机到了不要迟疑,发现错误不要停留。

这三点,是修身之法,也是治国安民的重要方略。

你要时刻铭记,西岐的兴衰,天下的安危,都在你的肩上。”

姬发再次下拜,眼中满是坚定:

“孩儿定当铭记父亲教诲。孩儿定会以父亲为榜样,爱护百姓,治理好西岐,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不辜负西岐百姓的信任。”

文王又看向姬发,说道:

“姬发,你治理西岐,要广纳贤才,听取百姓的声音。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西岐才能繁荣昌盛。”

姬发恭敬地说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孩儿定会礼贤下士,让西岐成为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

文王看着两个儿子,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你们二人,我便放心了。”

说完,他的眼神渐渐黯淡,气息也越来越微弱。

最终,文王在姬考和姬发的守视中,缓缓闭上了双眼。

享年九十七岁。

这一日,西岐城仿若被悲伤浸透。

满城百姓皆着白衣,街头巷尾弥漫着哀伤。

人们自发聚在街边,向着西伯侯府的方向跪地叩拜,哭声回荡。

风中裹挟着纸钱灰烬,整座城沉浸在沉痛的悼念之中,为这位贤君的离去默哀。

这一日,王府众人皆沉浸在哀伤中。

包括姜子牙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在文王姬昌屋内,早就有两个带着牛头马面头套的壮汉等候多时。

待到姬昌魂魄离体,得到姬考的点头示意后。

牛头马面神色恭敬的牵引着面色迷茫的姬昌魂魄前往地府。

而姬考也悄然离开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