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做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县比徐年想象的还要贫瘠。

即便是县教育局这样的官方机构,其办公场所也不过是一栋两层小楼。

尽管院落宽敞,出租车却无权直接驶入,守门保安便将汽车拦下。

徐年并未坚持,下车后仅填写了访客登记便步入了楼中。

通常情况下,部门领导者的办公室总是位于最高层。

级别较低的职员不敢在领导之上办公。

徐年并未闲逛,径直前往顶楼寻找负责人。

这位局长是一位中年男性,身材未显臃肿,只是略有秃顶,着装简朴。

在这样一个贫困县,教育局确实是个冷门部门,油水全无。

起初,局长对徐年这样年轻且轻率地找他感到不悦。

然而,当听说徐年计划出资五十万重修村镇学校时,他脸上的不快立刻转化为激动。

局长姓穆。

他深知民间疾苦,肩负全县教育重任,却因教育环境的局限而无能为力。

徐年原本对穆局激动的反应感到不解,但在听完穆局的叙述后,他也逐渐理解了其中的苦衷。

全县共有十二所小学,六所初中,三所高中,其中大部分学校破旧待修。

这些学校若不尽快翻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类似柳军所在学校的意外,已非孤例。

徐年倾听着穆局的诉说,虽然明白对方是在向他诉苦,但他之所以想要帮助柳军所在学校重建,目的不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声望,进而将这份声望转赠给柳家。

对于徐年而言,五十万不过是九牛一毛。

也不在乎在这五十万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

事态发展至此,早已超越了仅仅求得柳雪家人同意的简单诉求。

徐年现在的宗旨,是尽己所能,为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多帮助。

虽然听起来多少有些救世主的意味,但徐年的确是这么想的。

他愿意拿出自己资产的几千分之一,去援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这对他来说,是一份颇为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徐年未待穆局再行诉苦,便直接增加了捐赠的额度,从五十万提升到了一百万。

其中的一半将用于翻修柳军所在的学校,另一半则用于购买新的桌椅及修理其他校舍。

得知徐年的决定后,穆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徐年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些资金必须由他指定的人来监督使用,并非出于对穆局的不信任,而是徐年不希望自己的慈善之举,被某些蛀虫侵蚀。

穆局是个行事果断的人,虽然徐年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尊重他,但只要徐年真心愿意投资,其他的又何必在意?

他一口应承了下来。

至于具体哪所学校需要重建,哪所学校需要修理,以及桌椅的具体数量,这都需要经过详细的调研和会议讨论才能决定。

徐年无暇亲自处理这些琐事,而穆局也明白这一点。

徐年多次提到的学校名字,穆局自然清楚其背后的意义,因此他立刻打电话将柳军所在学校的校长召来。

“老姜,快来,有人要给你修学校了。”穆局兴奋地用方言喊道,徐年虽未听得太清楚,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直到校长亲自过来介绍,徐年才知道柳军所在学校的名字。

“小哥你好,我是阜海中学的校长姜振。”

这位校长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衣着简朴,一副方框眼镜,身穿白衬衣,脚踩沾满灰尘的布鞋。

“姜校长,你好。”

徐年伸出手,与姜振轻轻一握。

指尖触碰到对方手上的老茧,那是岁月与辛劳的见证。

“徐总,你或许不知。”

“姜校长乃是炎京大学中文系的优秀毕业生。”

“他来这里,可谓是身体力行,践行支教之责。”

他舍弃了都市中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来到这片偏远贫困的土地,传授知识。

这位名叫姜振的青年,不过二十七八岁,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徐年不由得心生敬意。

若在上一世,他或许能静下心来投身支教。

但这一世,徐年的心境已不如往日那般平静。

姜振听闻徐年的夸赞,微笑着回应:“徐总年纪轻轻便有能力投身慈善。”

“为那些孩子们修建学校,我自愧不如。”他自嘲道,“我只是个清贫的教书匠,难以与你这位年少有为的徐总相比。”

徐年对姜振的话并未过多留意,他关心的是学校的重建工作。

令人费解的是,如今数千万的生意已不足以触动他的心弦,而这所花费不过五十万的学校重建,却让他异常上心。

或许是因为他过得太过清闲,有点事情做做,总比无聊度日来得有意义。

谈及学校,姜振显得更为健谈。

然而,在此处逗留过久,终究不妥。

徐年提出想去学校实地考察的请求,姜振欣然答应,穆局也未加挽留,他还要向上级汇报此事。

出租车已在门口等候,尽管有些无聊,但谁让他收入颇丰呢?

遇到如此慷慨的老板,自是要好好招待。

徐年与姜振一同登上出租车,途中他拨通了昨天留下的建筑队和家具厂负责人的电话,通知他们前来。

学校的重建方案、预算以及所需桌椅的数量,都需要专业人士的评估才能确定。

尽管这小地方的居民未必多么精通技艺,但毕竟还是胜过徐年一筹。

起初他认为,即便这处地方破败不堪,也不会到达何种程度。

至于上次掉下来的东西,或许是遭到了雨水的浸泡。

然而,徐年抵达目的地后,才惊觉自己大错特错。

这错误荒唐至极。

一处由树枝简单围成的篱笆,一扇已经生锈的铁门。

操场上没有绿草,只有被踩得松软的黄土。

至于教室与宿舍,简直如同儿戏。

谁曾见过半边已经崩塌的教室?

宿舍的情形稍微好些,但也仅是几排简陋的平房。

徐年望着眼前的情景,终于明白为何学校会安排所有学生先行回家。

沉默片刻后,他掏出烟盒,分发了一根给众人,独自点燃一支,深吸一口后望向姜振。

“姜校长,假如没有我的投资,你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姜振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

“实不相瞒,徐总,如果没有你的投资,我本打算自己找两个人把那坍塌的部分修缮一番。”

姜振所指的,正是已经塌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