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说服

李义匡回到甘露殿。

李治迫不及待地问道:“道衍,宿公举荐何人为行军副总管?”

“回禀陛下,家父举荐左卫中郎将苏烈,苏定方。”

为了让李治安心,李义匡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没有讲苏定方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人选。

“苏烈?”李治一头雾水,疑惑道:“朕对这个人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宿公为何要举荐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这个苏烈能挡得住陇右的叛军吗?”

前世李义匡只知道苏定方有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壮举,但苏定方的详细履历还是刚刚从程知节那里听来的。

李义匡现学现卖,介绍道:“回禀陛下,苏烈不同于一般的中郎将,他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久历沙场。”

李治立刻打断了李义匡的介绍,皱眉道:“五十九岁才屈居中郎将之职,岂不更说明此人平庸?”

“陛下,苏烈仅官中郎将是有原因的。隋末大争之时,苏烈就已崭露头角,因骁勇善战,被窦建德、刘黑闼手下大将高雅贤收为养子。武德五年,先帝与刘黑闼在洺水决战,高雅贤战死,苏烈仅以身免,卸甲归田。

尔后或因隐太子把刘黑闼斩首之故,苏烈一直归隐乡里,不肯仕唐,直到贞观初年才被先帝征辟为匡道府折冲都尉。

贞观四年,苏烈从征东突厥,为李景武公前部先锋,率两百精兵突袭颉利牙帐,为生擒颉利,平定东突厥立下大功。战后叙功擢为左武候中郎将。”

李治更加疑惑,问道:“贞观四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这个苏烈既有这般能力,为何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中郎将呢?”

“因为自从灭东突厥之战以后,先帝再没有让苏烈出征过,仿佛忘记了这个人一样。而苏烈又是窦建德麾下出身,在朝中并无故旧,也就没有人举荐他。至于李景武公,阖门自守多年,更不会向先帝举荐苏烈。

苏烈尔后未立寸功,所以便止步于中郎将。

臣斗胆猜测,或许是因为苏烈义父高雅贤被先帝所杀,使得先帝对苏烈有所防备吧。”

李治听完李义匡的介绍,犹豫道:“道衍,连当年皇考都要防备苏烈,朕能信任他吗?”

“既然苏烈肯从先帝征辟,并在灭东突厥一战中立下大功,就说明他已经放下了高雅贤之仇。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苏烈被先帝闲置二十年时间,一朝起用,肯定会对陛下效死!”

李治对苏定方还有疑虑,问道:“道衍,宿公执掌北门禁军多年,在军中肯定有不少故交,为什么要举荐一个被皇考弃用的中郎将。”

“陛下,家父是顾虑臣的年纪太小,如果选一个十六卫将军做臣的副手,就算与家父交情深厚,也不见得会看得起臣一个年轻小辈,此乃行军大忌。

所以最好从低阶的中郎将里择选一人为臣的副手。遍观十六卫诸中郎将,苏烈是最佳人选。”

李治恍然大悟,点头道:“宿公老成谋国,言之有理!”心里又权衡了许久,才下定决心道:“罢了,朕就信任这个苏烈一次,希望他不要让朕失望!你去政事堂让高季辅拟诏吧。

朕的伤情还不能泄露出去,就不召见苏烈了,到时候你替朕勉励他几句。”

“遵旨!”

“去吧,兵贵神速!一定要在叛军走出汧水谷地前赶到岐州。”

高季辅回到门下省衙署,在政事堂等候高季辅消息的众人得知李治要任命李义匡为陇关道行军总管,顿时炸开了锅。

宇文节立刻道:“圣人这是在胡闹!再任人唯亲,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任命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当行军总管!

就算圣人不想起用江夏王,那卢国公程知节、虢国公张士贵、姑臧郡公契苾何力、天水郡公丘行恭,都是一时之选啊,怎么会让李义匡做行军总管!我听说过李义匡武艺高强,可是武艺和行军作战是两回事。他之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知道怎么行军布阵吗?

高相公,你为什么不劝谏圣人?

不行,我要去甘露殿请圣人收回成命!”

以高季辅的聪慧,当然猜得到李治之所以要让李义匡挂帅,是因为阎庄行刺之后,现在谁都不敢相信了。

但李治遇刺的事情又不能告诉众人。

只好拦住要出门的宇文节,说道:“宇文相公莫急!圣人本意是要卢公程知节挂帅的,只是程知节今天坠马受伤,无法出征,才退而求其次选定李义匡。”

“就算程知节受伤,那也不能用李义匡啊!这不是拿将士的性命开玩笑吗?”

高季辅脑筋急转,说道:“宇文相公,难道我会让将士们去送死吗?圣人虽然任命李义匡为行军总管,但还会再择选一个副总管专门辅佐李义匡。

宇文相公,你想一想,如今逆人泰谋反,在此朝野人心浮动之时,又有荆王造反,平心而论,率军平叛之人肯定要最受圣人的信任。

而遍观朝中大将,最受圣人信任的人,除了卢公以外,就只有左屯卫将军李义匡了。

李义匡会不会行兵布阵不要紧,要的只是这个名,军中庶务,自有副总管为其协助。宇文相公难道忘记了从前河间元王经略江南之故事。”

“这……”经过高季辅的解释,宇文节这才没有再暴走,问道:“那圣人任命哪位将军做李义匡的行军副总管?李义匡虽然是圣人心腹近臣,但身份毕竟不比河间元王尊贵,如果佐贰不服李义匡怎么办?只怕还是会坏平叛大事!”

高季辅笑道:“你能想到的,圣人当然早有考虑,圣人让李义匡回家,请宿公举荐一个辅佐李义匡的副帅。”

好说歹说,高季辅总算把宇文节等人安抚下来。

在等待李义匡回来的时间里,号称官场百晓生的高季辅忽然想起了一个人的履历,马上叫了一个令史进来,吩咐道:“你去一下给事中房,把刘仁轨叫来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