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急流勇退

讲完武媚娘的事情,就轮到正事了,李义匡把那天杀完长孙无忌,回到甘露殿复命时,李治与他说的话转述给李君羡听。

“阿耶,圣人刚除长孙无忌,就开始提防张行成、高季辅,孩儿以为圣人疑心之重,不亚于昔日先帝!”

李君羡点头道:“此乃帝王心术!除非傀儡皇帝,否则,这都是必然的!”

“我岂不知帝王心术!”李义匡叹气道:“张、高二人今后如何,与我无干,我担心的是我们的自家事!如今阿耶节制右屯卫,我又检校百骑,权势更胜从前贞观之时。

当年阿耶被先帝猜忌,侥幸逃过一劫。但如果被圣人再生猜忌,恐怕就在劫难逃了。

虽说目前我还是深受圣人信任,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阿耶当年又何尝不是深受先帝信任。还有张行成、高季辅同样也是圣人的心腹重臣。

圣人之下皆蝼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除非司马懿、杨坚之流,已经掌握了谋朝篡位的绝对实力,否则,一旦被圣人猜忌,即使长孙无忌,最后也是任人宰割,身死族灭。”

“义匡,你想谋朝篡位?”李君羡皱眉道。

李义匡连忙摇头道:“阿耶,你想哪里去了,连长孙无忌都死在圣人手里,孩儿一个小小的右屯卫将军,岂敢自不量力。”

李君羡郑重说道:“你知道便好,当年那个谶言乃是无稽之谈,你可千万不要学刘兰、张亮自取灭亡!”

“阿耶尽管放心,孩儿有自知之明!”

李君羡叹气道:“义匡,你不要怪为父啰嗦,先帝英明神武,开创贞观之治,如今观之,圣人亦有先帝遗风。天下人心都在唐室,你若敢有异心,必群起而攻之。”

“孩儿省的!”

李君羡随即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捋着胡须,想了很久,才停住脚步说道:“义匡,你今天和我说的这些事情,也确实是给我提了一个醒。

从前圣人起我为安西都护,又迁右屯卫大将军,目的只是为了抓住军权对付长孙无忌。如今长孙无忌已经毙命,范蠡生,文种死,正是我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李义匡没想到李君羡如此果断,刚被封了宿国公,就要退休,恐怕是因为被几年前的谶言之事吓成惊弓之鸟了。

说道:“阿耶,你今年才五十九岁,还不到花甲之龄,就要致仕的话,圣人应该不会准。”

李君羡摇头道:“这你不必担心,圣人恐怕已经在等着我乞骸骨的表疏了。记得尉迟敬德致仕时,也才不过五十八岁。当年我如果和尉迟敬德一起致仕,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发生了。”

李义匡留在老宅里,陪李君羡、刘夫人、白姨娘一起吃了顿晚饭,才回到延寿坊的家中。

记起李君羡的交代,走到西跨院,来见武媚娘。

时隔数月,终于再见到李治,又得到了李治的许诺,武媚娘容光焕发,行礼道:“媚娘见过主公!”

因为李义匡封了县公,武媚娘主动把对李义匡的称呼从君侯改口成了主公。

家里的仆人,都是李家的老人,一直按照原来的称呼,叫李义匡三郎。李义匡唯有在武媚娘这里,被她称作主公。一瞬间,让李义匡有穿越到三国演义之中的感觉。

李义匡笑道:“武娘子不必多礼,相信不久以后,就是我要向武娘子行礼了!”

武媚娘笑容更盛,连忙道:“主公言重了!去年若非主公援手,媚娘死在掖庭都无人问津。不管今后如何,媚娘必不忘主公大恩。”

李义匡摆手道:“恩啊谢的,就不要再提了。我观武娘子今天的心情,看来是好事将近了吧。”

武媚娘摇头道:“圣人说,他刚刚平定了长孙无忌的谋反,朝野人心浮动,让媚娘耐心等几个月,待他安定朝堂后,再接媚娘进宫。”

李义匡皱了皱眉,感觉有些不对劲,按理除掉长孙无忌之后,李治再无掣肘,应该迫不及待把武媚娘接回皇宫才对,怎么感觉是在画饼。

安慰道:“所谓好事多磨,武娘子也不要太心急。”

第二天,李君羡向李治上表,以其早年沙场征战,历二百余阵,数重创,去年远镇安西,因风沙侵蚀,水土不服,旧伤时有复发。今年回到长安后,又患有脚疾,乞骸骨。

李治看完李君羡的表疏,非常满意。

那天李治在李义匡面前,直言不讳地表示他要提防制衡张行成、高季辅,就是故意要说给李义匡听的。

目的是想让李义匡把话带给李君羡,让李君羡主动请求致仕。

张行成、高季辅二人是多年密友,同样,程知节、李君羡二人也是多年好友。

相比张、高二人,掌握北门禁军的程知节、李君羡明显更具威胁。

幸好,李君羡是一个聪明人,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也懂得进退。

李治立刻召见了李君羡,假惺惺地询问病情。

李君羡也在李治面前装作得了痛风的样子,一瘸一拐地来见李治。

于是李治一副很舍不得的样子,准许了李君羡的乞骸骨表。解其右屯卫大将军和太子右卫率二职,授开府仪同三司,就第,朝朔望,赐灵寿杖,物二千段,尚乘马二匹。

对于聪明人,李治不吝封赏。

随后李治召在西南平乱的茂州都督,虢国公张士贵还朝,接替李君羡出任右屯卫大将军,兼太子右卫率。

还在玄武门当值的程知节得知李君羡乞骸骨致仕,非常意外,晚上回到怀德坊,立刻到隔壁拜访李君羡。

程知节惊奇道:“遵礼,你还没有六十岁,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要致仕?我事先都不知道这件事。”

李君羡笑着把程知节请进自己的书房,房里仅有李、程二人,才说道:“义贞兄,从前我儿义匡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你我二人自瓦岗相识,一同投奔先帝,又比邻而居,如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起初,圣人召我还朝,与义贞兄共掌禁军,只为铲除长孙无忌。如今长孙无忌已亡,北门禁军皆在你我兄弟手中,你觉得圣人能睡得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