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高效收割(四千)

“诸位道友,这就是气运点。”

苏荀拿出两枚蟾蜍眼球,递给柴人们一一观察。

已成焦炭的眼球,持续散发彩光,在黑夜中极为醒目。

柴人们好奇地打量:“刚才有雷声,要下雨了吗?”

“气运点就是彩光?”

“只存在于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中?”

你一言我一语,满头雾水。

苏荀想了想,带他们来到刚才的战场,满地焦黑的树木和尸体,惊得柴人们目瞪口呆。

雷电,令生灵天生畏惧。

这一刻,苏荀在柴人眼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军师道友,你竟然会雷法!”靠山目光灼灼地看向苏荀,“欲成仙,必经雷劫,道友会雷法,雷劫不伤……大道可期啊,军师道友。”

靠山的脑子又在琢磨成仙的事情了。

苏荀没理会他,对其他柴人道:“百战长廊内,气运点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实物上面,大家只要记住寻找彩光就行,不必管这东西是什么。”

而后苏荀将气运点的重要性说了一遍,言道事关大道,让柴人们务必重视。

“我现在,传授诸位一套密令口诀,相互之间用来传递消息。若有发现,立即告知我。”

苏荀将编好的密令传授给他们。

没了柴树浇灌,柴人们学习知识的效率直线下降。

奇怪的是,他们相互能正向影响,只要有一个人懂了,其他人会接连明悟。

不知是不是“同根生”的缘故。

倒省却苏荀一番工夫。

第一个明悟命令的是靠山。

他是个脑瓜聪慧的柴人,不然也不会自悟出仙的含义,继而唤醒柴人反抗的意志。

苏荀带着他们逛了一晚,再没遇到气运点。

天亮之后,他打算回城,今日是接收剩余八千兵卒的日子。

于是他交代柴人,由靠山带领,在百战之地搜寻气运点。

自己则带着两个负责传讯的柴人回城,这两人是除却靠山之外,土遁最远的柴人。

从东门进入三三城中时,苏荀的身上飘起七个彩色光点,这一幕引起不少人惊叹。

他才知道,原来斩杀千夫长的气运点,会自动融入自身,一共五点,加上蟾蜍眼球的两点,就是七点。

“气运点都往上融入了气运海,如何才能让功曹处知晓自己的收获?”

这可是价值一枚半精魄的气运点。

他快步赶往功曹处。

到了这里,他恢复原貌,然后询问功曹处的军官。

那功曹不敢怠慢,急忙向他解释。

原来,所有人入城之后,气运点都会自动“上交”,融入气运海。

城旗会感应这一切,向功曹营的旗帜传递信息,自动记录在案。

若是有人参与分配功劳,才需要到功曹处记录,分配功勋。

苏荀这才放心下来,回到裨将府。

他叫来奴仆达斑,放出两个柴人。

达斑曾见过柴人,这近些年在百城地域极为稀少,没想到主人一下子放出两个。

只听苏荀吩咐道:

“你将他们变化为普通士卒。之后,你带他们在城中逛逛,熟悉街道,熟悉布局。”

“是!主人。”

“是,道友。”

回来之前,苏荀要求柴人隐去军师道友的称谓,避免以后被军中人听到后,产生误会。

但这提议引得柴人大规模反对。

最后双方互相妥协,他们不称苏荀军师,但必须称道友。

达斑在一旁琢磨,主人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与柴人用“道友”这样奇怪的称呼?

他一边猜测琢磨,一边对柴人施展变化之术,之后带着两个柴人去城中闲逛。

至于苏荀,略作洗漱整理之后,穿上赤红的甲胄,大步往军营中走去。

属于万海管辖的军营,位于军管区北面,苏荀的“布衣军”驻地,也在这片区。

来到布衣军校场,上万人列队整齐地等在那里。

关咏荷自那晚之后,一直早出晚归,避免与苏荀相见,就算避不开,也是红着脸见礼过后走开。

此时她与新部下站在队列中,与他人一样,远远地注视苏荀走来。

正主到场。

在万海主持下,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自此苏荀拥有了一万士卒供自己驱使。

轮到苏荀作上任宣讲。

他只是勉励了几句,然后点兵点将,组成三十人的亲卫,负责传递消息,处理一些简单事宜。

亲卫的官职不变。

军中最重功勋。

譬如关咏荷,就算有苏荀这层关系在,也还照旧是个百夫长。

功勋不足,苏荀想提拔都无法。

最后,苏荀下达第一个命令,让所有军官,在军中待命,近期会有任务。

接下来,便是等待柴人们的消息了。

上百柴人,在三三城范围的这片区域搜寻,已经足够。

再多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晚,便有柴人发现气运点,出现在一颗树上野果之中。

气运点出现的那一刻,发现者就将其摘下,没想到周围还存在水贼士兵。

很快就被找到。

于是这个柴人陷入追杀之中。

而报信的,是另一个同行的柴人,因为藏念篇隐藏气息,没有被发现。

苏荀收到消息,立即让亲兵传讯到军营:“命令所有卒长到千夫长级别的军官,一盏茶之内,在校场集合。”

总共六百余人。

因为早先苏荀下令,让军官作好准备,故而一炷香后,队伍就已经集结走出东门。

一路上苏荀都脸色严肃,一言不发,这些军官也不敢多问。

他们都对苏荀有所耳闻,其中军纪营的两位千夫长更是亲眼所见。

苏将军能以弱斗强,与三田这样的老牌裨将“打平”,在场军官不敢小看自己的上官。

直到进入百战长廊,苏荀才开口,首先赞扬道:“效率不错。咱们匆忙整合成一军,尚未经过磨合,能做到如此高效,证明诸位都是精兵强将。”

他这一开口,顿时打破了严肃的氛围。

几个千夫长开口询问,这也是诸多军官的疑惑:

“将军,这大晚上咱们来百战长廊作甚?”

“什么任务如此匆忙?”

苏荀笑道:“大家初次见面,当然是带你们来取见面礼!以贺咱们‘布衣军’成军。”

见面礼?

诸军官疑惑。

但是苏荀不明说,他们不便继续追问。

集结、赶路的这段时间,对于被追杀的柴人来说,相当漫长。

其他柴人在水贼的追杀路线上观望,不断向苏荀传递位置信息,由变化成亲兵的柴人指路。

又半个时辰后,苏荀终于以裨将旗,探查到那伙水贼,立即带人杀过去。

这是一队人员齐备的百人队,由百夫长带领。

苏荀的属下们,先后发现了这支水贼队伍。

各个心中惊疑,按照裨将大人刚才的路线,似乎本来就是奔着这伙人杀来,根本不像偶然相遇。

看来,他们的裨将大人,有着不为人知的侦查手段。

这样一来他说的见面礼,恐怕不止眼前这点功勋。

众军官一时间心头火热。

“杀!”苏荀一声令下,众军官毫不犹豫地杀上去。

在见到对面六百人队伍的时刻,这伙水贼已经绝望。

那百夫长看见这些人各个带着旗帜,是军中军官时,更是没了出手的欲望,僵硬地站原地等死:

我区区百夫长,何德何能……

另一边,那被追杀将近一个时辰的柴人,土遁到苏荀面前,露出笑容:“道友,不负所托!”

说完,他拿出那枚散发彩光的果实,交到苏荀手中,却没有力气放手。

小小的双手,捧着比自己脑袋还大的彩光野果,闭上眼睛,气息消散,力竭身亡。

这一幕,令得苏荀对柴人原本麻木不仁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

土遁是柴人的天赋才能,但使用天赋也是要消耗自身力量的,坚持如此之久,他早已是强弩之末。

只凭借坚韧意志,坚持到将气运点交付给军师道友。

苏荀看着这小小柴人,喃喃道:“我是不是,对他们太过分?”

也是这会儿的工夫,军官们已经杀完这百人队,汇聚过来。

看到死去的柴人,略微诧异了一下,再看到那蕴含气运点的果实,众人的眼神亮了。

“将军,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这就是见面礼?”

“哈哈哈,将军,末将佩服!看来以后跟着将军,功勋点一定不会少。”

军官们高兴地恭维道。

只有关咏荷,只随手打出一招便罢手,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苏荀身上。

她看到了苏荀眼中的自责。

“他是在为这个柴人而自责吗?”

关咏荷想了想,传音道:

“苏将军,为将者,在战场上,当摒弃悲悯之心。这柴人是相当优秀的斥候,他无需你的同情,而是你的赞赏——哪怕他已听不到。”

听到这番话,苏荀重重吐出一口气,对关咏荷道:“谢谢。”

“来人,将这柴人,厚葬在此地!”

苏荀喊道。

立刻有人过来挖坑填埋,另一些人搜集战利品,放到柴人的小坟包前,以作祭奠。

远远躲着偷看的柴人们,看到这一幕,心底流过复杂的情绪。

“那些火贼,竟然会厚葬小小七。”

“别忘了,这是军师道友的命令。”

“我们以后会像小小七一样,死在战场吗?”

“道友,为大道,死而后已!”

……

之后,苏荀察觉到,柴人们的探查,突然变得更加卖力。

他带着军官们漫无目的地寻找气运点,全军毫无怨言。

众军官都来过百战长廊碰运气,这种漫无目的地寻找,才是常态,多数时候还空手而归。

今日能有收获,已经令他们佩服苏荀的手段了。

谁知,才过了一个时辰,又有消息传来。

却不是气运点,而是一队两百人的水贼队伍,由一个千夫长带领,在长廊中寻找气运点。

苏荀立刻让亲兵柴人带路,对众人吩咐道:“快速跟上,做好战斗准备!”

半个时辰后,众人在一片沼湖中间,看到一群泡在湖中歇息的水贼队伍。

裨将大人果真有手段!

军官们心头再次震动,对裨将大人五体投地。

半个时辰的路程,早已超过裨将旗的探查范围,他却直接找到这些水贼队伍……

刚才的柴人已经死了,哪还有斥候?

他们却不知,苏荀麾下的柴人,修炼藏念篇,能隐藏气息波动,在场只有天人境圆满的关咏荷,才隐约探知到周围柴人的气息。

但她不可能说出来。

战斗再起,仍然是摧枯拉朽,那千夫长被俘虏到苏荀面前,由苏荀斩杀。

敌对阵营的军官,谁杀死,气运点就会落到谁的身上。

为避免军中矛盾,一般会由将领亲自动手击杀。

再度收获五点气运点,还有那枚野果中的一点。

算时间,大家才出城不到三个时辰,六点气运点已经是收获满满。

众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苏将军更是敬佩有佳,不用再磨合,众将已然能令行禁止。

“见面礼,还远远不止这些,诸位莫急。”

苏荀淡淡地道。

又一个时辰过去,辰时将到。

柴人们传来消息,东南方一百三十里,发现刺目的彩色光芒。

消息中,能用刺目来描述,气运点必然不少。

苏荀精神一阵,急忙召集正在小憩的军官们:“全体,急行!”

唰唰唰!

军官们纷纷起身,做好队列,步跟上苏荀。

一路上,不断有消息传来,已经有另外三伙人发现那里的彩光,而苏荀他们,距离是最远的。

“告诉斥候,探查敌人具体情况。另外,注意安全,莫要被卷入其中。”

听到有三伙人,苏荀原本急切的心情,反而镇定下来。

既然多伙人马相争,那必然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还剩八十里,柴人来报,两伙人马,分属水火阵营,同时赶到彩光处,发生大战。

两队都是数百人的千人队。

而第三队的消息也随后传道:“不好,第三队是由水贼裨将带领的队伍,足足两千人!距离交战点还剩二十里。”

两千人的裨将队伍……

苏荀放缓了脚步,不得不慎重考虑。

“大人,何事放慢了?”

有千夫长询问缘由。

苏荀想了想,将情况告诉众军官。

其中一位名叫昙胜的军官,是神妖杂血,因得罪了同僚,不善交际,被上官剔除出来。

他经验丰富,立即建议:“将军,机会难得,不应放弃。您既然有手段获取情报,何不再详细一些,那裨将是何境界,战场什么情况……”

“我们不能慢下来,反而要加快苏荀。否则那水贼裨将,就是捡走鹬蚌的渔翁,我们只能空跑一趟。”

苏荀对战事不通。

闻言觉得有道理,于是点头:“行,后续我会将情报告诉你,你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