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凤凰出于北海

至于其之不德,除了敌人泼脏水外,也确实自身有失误的地方。

所告殃咎灾祸,皆是大商无策,也是原主帝辛被黑,敌人口舌攻击所在。

纵观九州古今历史,历观诸说,所谓“君臣相合,天下翕然,治平之化,有望於今”,意思就是,君臣关系融洽,相互配合,天下就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状态,如今有了这样的治理基础,就有望实现和平与安定。

而如果这种趋势转移到了敌对的一方,对方再顺风而呼,那么所有的力量都会归于其下。

那结果最终会如何?

不言而喻。

封神大劫一起,人族气运流失,大商国运将近,之后种种及其造成的一切,当时以及后世持论犹此意,即大商无道,“纣王”暴虐无德,也将失道于天下。

于是传出了所谓大商气数已尽,“商灭周兴”,盖因乱世已至,而封神大劫,大劫之下,人族、大商劫运萦绕,大商乃至他这个大王屡屡失机败事,甚至留有余殃,祸患无穷!

上界神仙,乘风来往,有的是为助商,有的是为兴周!

以谶言言大商王朝之衰乱,“成汤合灭,周室当兴”,而“凤鸣岐山”犹有女娲及一众仙神配合演出。

可见几只凤凰足以掀起舆论,又造势到了何种程度。

哦,忘了说了,凤凰出于北海,而凤凰便是西岐的祭灵。

亦是顶级祭灵,可大商当时绝无虐民之政。

那些仙神或许正在看着这渺小的人族。

盘古开天辟地,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未地。

天地未开之前是为先天,开天之后是为后天。

先天有灵根,就是那些神、魔、巫、妖、仙、凶兽以及各种天地之灵。

女娲造各色族人,而人族也有灵根。

灵根有先天后天之分,上可追,下可循,传说中人祖即先天人族。

而人的劣根性,注定人族的不断下滑。

凤凰这类先天神灵,与玄鸟一般,大商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就是作为祭灵的玄鸟被削弱!

大量的信仰归于西岐。

而仙神立于云端,操控着这一切。

大商虽然有截教弟子相助,也难以扭转乾坤。

而一切都是符和天道意志的发展。

许多人对大商丧失了信心,大商也变得更加混乱。

而“凤鸣岐山”这一出,就将在不久后发生。

子受将一枚爵钗插在王后头上盘起,那乌黑茂密的发间。

这是他用功德从系统兑换的,自然不同于凡品。

不过其样貌像是玄鸟,也就是雀形。

而在宗庙方向,玄鸟图腾散发出点点金光。

点点的金光汇聚到爵钗上。

而在这一刻,王后的命运遂也发生变化。

王后自然非常感动,见子受动作温柔,王后看着子受,轻声道:“大王之前和臣妾说的事情,臣妾会为之尽力。”

子受点点头。

王后惑于群臣之说,以为与群臣修善便是为元元人民,为天下苍生,而子受君临天下已久,专于政事,原主帝辛文治是一塌糊涂,不过武功是可以赞赏的,其中不乏群臣掣肘,与之阻碍的原因存在。

而原主帝辛则更为好武,也引来批评。

群臣主张修文治,对真正的功绩则不置一词。

子受虽有意博思笃行,向群臣求取意见,咨问诹议,但群臣不给力,也不给他这个机会。

而这些大臣于真正的治国之道则晻昧不清,他这个大王自然从他们身上获得不了什么帮助。

以致大商未得民心,也未得诸侯之心,与群臣疏离,未得群臣之心不无关系。

口中言圣,却侮国误民,以济其私,也不怪子受与他们对立,关系紧张了,其心可诛!

如此君臣关系怎么能融洽和谐,相互配合?

着其根由,目无法纪,不以国家为本,损国而全己。

大商整体是割裂分离的,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后来的大商才会灾祸频仍,而朝堂作为核心,最为明显,也最为典型。

之后用兵劳扰,当原主帝辛还想以武制天下时,发现不行了。因为矛盾不可调和。

而在此之前,群臣无不宣称天下太平。

彼时大商一片繁荣,一派盛世景象。

原主帝辛感觉到了不对,知道暗潮汹涌,却没有什么方案能解决这些问题。

天下虚耗,群臣也皆王官,则登用之少之又少,其君心难度,而对群臣日渐失去信任,有所堤防,反而信任身边的宠臣。

朝中气象变得晻昧无光,法度失衡,阴云邪气聚拢,有绝对的权利才能优礼大臣,反之则陷入拉锯斗争的漩涡里。

真正所谓的涤旋在手,操纵自如可不是这个样子,二者之间也不可能真正的妥协。

后世征辟选举、科目考试、杂流人才的选拔方式现在还没出现,权利是被垄断的。

为了争夺天下的话语权,使之激而成其祸,等原主帝辛明白过来时,悔之晚矣。

“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鸡犬哉。”

对君王的敬畏之情,竟还不如鸡犬,

岂非笑话?天下怎么能不乱!?

不怪原主帝辛后面手段越来越残烈,是不得不如此。

虽然酷烈,但为时已晚,没有找到更好的手段和方法。

既无上书谏言除弊之举,又乱其纪,而他们对王后赞誉有加,不过是立起一个标杆,充当自身的护身符、挡箭牌。

堂堂人皇既要忍受朝堂群臣的对抗拉扯,还要面对王后遭挑拨之后的误解,搁谁也绷不住。

不过由于子受的缘故,王后已具知其奸状。

原主帝辛已经看出,几位托孤大臣,除了太师外,有负先王之约的嘱托,除了激烈对抗外,别无他法。

子受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后之有学有识,有些事足以可见。

天盖(覆盖、穹窿)高【天穹高远】,不敢不局(敬畏),人言不可不畏。

为人臣者,多不畏君威,与大王多有争执,也让她误以为大王有错。

有些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更不可谓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