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安居的烦恼

266

安居的烦恼

随着在县城居住时间的拉长、小孩的慢慢长大,心里想要换套大一点的公房的愿望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痛苦的是,这样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怎么了?分房取消了,实行“私建共助”了。说的明白点,从此以后,镇上人、城里人、吃皇粮的,都不能靠出一点点租金就居住在单位的公房里了。要住上房子,不管大小、高低,都得自己花钱买了。

“私建共助”就是要自己出钱买的。还算好,由单位给予政策帮扶,一套两居式新房八九十平方米,个人只需出资四万左右。当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分的公房是旧房、小面积,产权全部属于公家的,每月需要缴纳房租。“私建共助”建的是新房,面积也大,产权的大头属于自己的。挤上“分公房末班车”的我,当然也想买套“私建公助”房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却苦于“私建公助”也要积分,我的积分依然处于劣势,根本排不上号。

再往后,情况更不同了。“私建共助”房也没了,新建房屋全部进入市场流通了。对于吃公家饭的人而言,由于房源依然紧张,还得继续由所在单位计划分配。一旦给了你购房指标,你就可以借助公积金贷款来弥补资金的压力。房子买下了,产权全部是自己的,当然价位已“蹭蹭”翻了数倍。

1997年12月初,我工作所在的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们想尽办法挤出了一套商品房名额让我购买,地处县城东首的“东城花苑一村”。组织的关怀,感恩不尽啊!

拿到购房单,感恩、兴奋之余,郁闷、沮丧也随即爬上了我的眉头和心田。考上中专了,“书包翻身”了,成为小学老师了、国家干部了,终于摆脱黄土地、摘掉农民帽子了,从此以后是公家人了。不说别的,公家人都有公房分的,哪怕旧点、小点,此生再也不用化自己的钱买住房了。哪想到啊,公家人也要自己买房了呀!

——“摘掉”叫“脱掉”发音“脱特”。

疑虑归疑虑,胸闷归胸闷,想不通就不去想了,想法筹钱吧。

第一批公积金商品房什么价呢?一平方米要一千一百八!我有点咬牙切齿的哦。近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外加配套费呀、楼层费呀、税费呀、车库费啥的,没十四万拿不下来。

很便宜?请注意,那是1997年、1998年好不好,工薪阶层每月的收入才几百块呢。

放到现在,还是这套房,白住了二十多年,一平方米已是两万七八。这还是随着惠南镇曾经的区县政府所在地的地位丢失了、雄风不在后的价哦,若是周康地区的房,没六七万根本拿不动。即便如此,那也涨了二十多倍了。早知今日,当时买它个十套、一百套的该多好啊!嗨,这就叫春秋大梦。

——新场当地原住民把这类“春秋大梦”叫作“大头梦”发音“肚豆茫”。

买房的钱从何而来?我工作了十年多,拼命省吃俭用,也才好不容易积攒下两万块,还都在股市里“趴”着。再等等?谁知道过了这个村还有没有这个店。我脖子一梗,买!

——此处的“趴”指“按兵不动”,可以引申为“被套牢”,唉。

真正的交房时间要到明年的5月,留给我的时间有的是,当然是出去借钱的时间哦。就这么着,凭着两万元的底气,我硬着头皮签下了十多万元的购房合同。

不怕你笑话,从买房到后期的简单装修,我前前后后借了整整十七万!期间,亲戚邻居、老友新朋、同学同事,哪怕兜兜转转有一点点搭界的,都未能幸免本人的上门唠叨、电话“骚扰”。求爷爷,告奶奶,叔叔长,阿姨短,我那个忙啊!

你明知这主有些小钱和积蓄,却被对方一个你根本想像不到、也无法继续张口的理由铩羽而归。你感觉没什么把握、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到头来却有了意外收获。真乃“甜酸苦辣吃遍,世态炎凉尝够”。

为了少借点钱,我想私下里把安排给我的二楼换成顶层的五楼,好歹可以少付些楼层费。此事一不小心被单位的美女领导知道了,被她一顿责怪,“钱少可以想法多借些,但好楼层却是一辈子享用的呀!”

好领导啊,我是有苦难言呀。转过身想想,领导说得对,借一万是借,借十万也是借。豁出去了,往大里借吧。

在筹钱买房的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在煎熬中度过。天天被无助、无奈所困扰,也时时被慷慨解囊、意外收获所感动。借钱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其中,不乏太多的失落和苦涩,但更多的还是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