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如何成为超级个体
- 邓成婷
- 27字
- 2023-07-03 19:14:03
第一步 认知升级篇
从现在开始建立个人品牌,掌握人生主动权
1.1 以终为始 实现财务自由的6条主要路径
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财务自由,但主动为此做好规划并付出坚实努力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目标。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我近年来工作顺利,家人健康,收入预期也一年比一年好,所以我对财务和时间自由没有很深的渴望,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直到前几年,我慢慢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家人开始偶有病痛,总是念叨着让我多回家看看。让人遗憾的是,身在职场的我真的做不到家庭与事业兼顾。因为有了想要保护的人,为了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条件,有更多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我开始认真思考怎么才能实现财务和时间自由,掌握未来选择的主动权。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职场历练,再加上观察和请教了很多优秀和成功的人,我发现对于普通人来说,假如没有资本杠杆加持,想要实现财富自由,无非就这么几种方式:
1.加入有潜力公司,成为年薪几十万元、过百万元的高管;
2.加入有潜力公司,做到合伙人,拿到期权甚至股权,上市后变现;
3.成为有潜力的初创公司的合伙人;
4.自己创业;
5.投资别人公司,占股分红;
6.打造个人品牌,通过线上的方式,放大自己影响力并将其变现;
7.有资本积累,通过房产投资、金融理财等方式变现。
最后一项需要比较大的启动资金,先不作为主要的方式。前6项实现财富积累的方式,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能抓住其中一个机会,就能赚到第一桶金,财富积累也能上升很大一个台阶;但1—5项实现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可控情况。对此,我会在后文中做出详细的解释。
总之,我个人建议是在1—5项里选择一个方向去努力,积累自己的实力,同时越早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越好。最好的情况就是这6项成功两个甚至更多,那么我们的事业和财富就能连上两个台阶。如果1—5项因为各种原因受挫了,第6项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把我们多年来在能力、人脉、技能、经验或者资源上的积累,通过个人品牌放大影响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低成本、低风险创业项目,并拿到相应的回报。
有的人疑惑,为什么说1—5项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情况。下面我们来认真讨论一下:
首先是成为年薪几十万元、过百万元的高管。相信你一定认识这样的朋友吧,工作能力强,也有不错的领导力,但因为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整个部门被砍掉;从零到一搭建团队,兢兢业业把部门业绩做起来,却只是因为请了一次产假,就被换了一个边缘化的岗位;公司觉得他的工资太高,用一个刚毕业3年的人来替换了他……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企业的职业上升通道都是有限的,一些企业甚至采用扁平化管理,大幅减少和压缩管理层级,所以能升上去的人总是少数。然而这只是部分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寻利益最大化。
随着行业发展和公司发展的加速,以往一个行业的红利期是20年,而现在一个行业的红利期是3—5年,所以公司要想最大限度地压缩人力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这就需要一方面要做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另一方面要多用新人。
特别是一些简单的岗位,2年的时间就足够大学毕业生上手了,不仅能做好,而且投入度高。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公司当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新人。
所以,工作3—10年,要想做到组长、经理、部门负责人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当你三四十岁的时候,还想要继续作为核心高管,领着稳定的高薪资,做着毕业3—5年的职场新人就能做的事,很可能会遇到职场危机。
那有没有可能再往上一层走走呢?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再不济,通过各种优秀的业绩拿到期权总可以吧。
通过期权获得一大笔回报当然是可以的。我自己也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在职期间因为表现得到认可,获得了一些期权奖励。后来公司三年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但直到我离职,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给你讲讲期权的“故事”。
这里的期权激励也叫“员工期权激励计划”,就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从而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如果企业未来经营好,上市或者被收购,这部分股权就会非常值钱。因此我们常常听说,某某企业一上市会造就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如果你刚好选中了一家发展潜力巨大的公司,在未上市时争取到公司的期权,然后在长达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里跟着公司一直成长,那么我要恭喜你。
然而不是每个拿到期权的人都可以变现成功,这里至少有两个难点。第一,万一你看中的公司没有上市成功怎么办?或者上市之后,市值并不如预期怎么办?要知道,在上市比例最高的硅谷,成功上市的公司也不过1%,所以大部分期权到最后实际上只是一张废纸。
第二,企业在设计员工期权激励计划时,一般都会规定期权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分批兑现,以此留住核心员工,确保稳定性。比如对于核心员工的期权,一般公司会在期权协议中规定分3—5年分期兑现。也就是说,如果你获得了1万股期权,规定为4年兑现,那么从你签署期权协议的时间起,每满一年就可以兑现2500股,意思是这2500股期权就属于你了。等到公司上市的时候,你可以优先以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但如果你在其间离职就不能享受还未兑现的期权权益。
所以是否能成功通过期权变现,其实受到很多的外在因素影响。也是因为这第二点原因,我签订的期权协议最终成为一个“纪念品”。
那我们能不能通过第3项“成为合伙人”来实现财富增值?稍微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能从员工成长为公司合伙人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这里面不单涉及能力的考量,也涉及信任以及发展方向是否匹配的问题。所以大部分有一定职场积累的高管都会选择自己创业,或者加入有潜力的创业团队。
你以为这条路会更好走吗?多少知名公司的高管在创业初期就组建了明星创始团队,在还在搭建架构的时候就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可谓是明星阵容,资源四通八达,但是这样的明星团队创业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政策有没有变动,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是不是在“自嗨”,一群聪明的合伙人如何高效共事,管理能力和团队执行力是否过关,等等,每一关都是致命的关卡。
甚至上一次的创业成功经验都不一定能带来下一次的成功。我有一个朋友从上一家创业公司功成身退后,自己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开启第三次创业。半年左右的创业耗掉了差不多100万元,最终宣告项目失败。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创业成功的数据其实都非常残酷。只要开始创业就是“九死一生”。市场随时在变,用户随时在变,没有人能保证一直成功。
再来看第5项,成为投资人:如果你对创业都还没有弄清楚,千万不要去做投资人。这一选择的挑战难度比创业更大。作为投资人,你的基本功是要清晰地知道如何选赛道,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投资机会。什么样的创业者有成功的素质?他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有没有致命的漏洞?回答不清楚这些问题,就不要奢望你可以凭直觉找到好的投资项目。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内的钱,而且就算是凭实力赚来的钱,认知跟不上的话,后面也有可能亏掉。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那么一定不要去做投资人豪赌。有一个来找我们合作的老师,家里非常有钱,因为自己喜欢教育,所以在深圳用2000万元投资了3所线下实体国际学校,结果因为经营不善每年亏损几百万元。对于他来说,损失2000万元是可承受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次错误的投资很可能会压垮一个家庭。
那有没有既有收益,风险又不那么大的项目呢?有,那就是打造个人品牌。
我一直很喜欢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次致富的机遇,比如房产、淘宝、自媒体、抖音,等等,这些机遇的背后都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个人品牌就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接下来10年,个人品牌的红利都将存在,可以说,大家当前所看到的只是个人品牌时代的开端!
所以你看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通过第6项,也就是打造个人品牌来完成自己的事业升级和财富跃迁。影响力大的个人品牌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个人品牌养活数百人的团队;还有影响力小一点的个人品牌,自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小团队,都通过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实现了财富和事业的进阶,公司利润非常可观。
打造个人品牌还有多重复利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成长。本质上,做个人品牌就是一次低成本、低风险的创业预演,是自身能力的全方位升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能够持续产出用户喜欢的内容?什么样的人推出的产品用户会争抢着购买?他本来有很多个赛道可以选,为什么偏偏选对了这一条好赛道?这就在于打造个人品牌需要的各项特质和能力:
·写书、写文字需要框架逻辑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内容产出受到用户喜欢,需要对行业和用户的深度理解能力
·能够坚持做内容产出,本质是自律和复盘思维,需要时间和精力管理能力
·面对不同角色和位置的人还能应对自如,需要高情商
·能整合不同资源来做成一件事情,背后是资源整合的能力
·自我需要清晰的定位,背后是战略思考能力
总之,通过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至少能够习得选择好赛道的战略思考能力、低成本获客的能力、打造标准化产品的能力、用户运营和转化的能力以及整合和运用资源的商业能力。打造个人品牌,其实就是商业的系统实战。这部分能力不管在职场还是创业,都可通用、可复制、可迁移,对未来事业非常有帮助。这些能力在职场很难学到,因为职场相对来说更重点关注你的专业和管理能力。
所以不管你处于人生道路的哪一个阶段,无论你是在职场工作、在创业路上或者在从事自由职业,都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零成本打造个人品牌!这个过程不需要你投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前期成本费用,也不需要你组建多大的团队,甚至都不需要全职来做,前期工作你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启动,几乎没有风险,并且有多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