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电商

相信你对电商行业一定不陌生。在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没在网上买过东西、拆过快递?

历经20余年的发展,电商经历了搜索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3个阶段。在当下,随着搜索电商平台的获客增长成本越来越高,以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为代表的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用户增速已逐渐放缓至20%甚至更低的水平。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无疑已经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为电商行业带来低价、黏性强的新流量,以及高效的成交方式。这个趋势也有力地推动了个人品牌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3个阶段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在网上买东西,大多都是因为家里缺某个物品,然后在淘宝、京东、当当等熟悉的平台搜索对应物品,通过综合对比价格、运费、物流、评价等商品相关信息,最终决定买下某个品牌的某件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是先有需求(比如洗衣液),然后去对应的平台搜索到需求商品系列,最后通过对比来进行筛选,最终建立信任并下单购买,这个购买过程呈现了搜索电商的成交逻辑。

随着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的兴起,你的身边有没有多出这样一些人?没事的时候常常在刷抖音和快手,或者打开小红书看各种达人的笔记,顺便就被某款商品吸引了;或者,偶尔被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标题所吸引后,点开发现了自己特别信任的号主在推文里推荐的某款护肤品,效果好、价格低,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了。这个购买过程呈现了内容电商的购买逻辑:跟商品相关的内容先触达到用户,如果用户被内容中的商品卖点打动了,就会下单购买,也就是很多商家说的“种草逻辑”。

那什么是社交电商呢?你在朋友圈或者闺蜜群里,看到小丽“晒”了一款特别好的耳机,你想着“要不我也升级一下耳机品质吧”,于是就找闺蜜要来了她的耳机购买链接,马上下单购买了,这就是社交电商的典型案例。社交电商中的购物需求常常是基于社交分享和信任产生的。

为什么会出现后面这两种新的电商形式呢?因为最近几年,消费者的习惯已经改变了。易观《中国内容电商市场专题分析》对这一趋势也做了归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侧重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先后经历“想买买不到”的数量满足阶段,到“买到价格但价格贵”的性价比满足阶段,再到“不知道买什么合适”的精准选品满足阶段,以及“体验与个性化满足”阶段,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正处在“性价比满足”“精准选择”及“体验与个性化满足”交织的阶段。

这里面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趋势是,当前年轻购物群体更注重商品品质、高效选品及情感满足。谁能做这3点,谁就能抓住用户的心。

普华永道全零售调查显示,有29%的中国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搜索意见领袖及名人推荐的品牌或产品,41%的中国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促销信息。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在这样的用户需求变革之下,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也成为投资新风口,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拼多多、云集、 蘑菇街等社交电商的上市更是将这个趋势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的关键之一就是个人品牌。如果你想做好内容电商,你就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规划产出优质内容,做好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个人品牌运营。做好这些,你才能更好地引流和带货。如果你想要做好社交电商,你也需要建立好自己的人设和定位,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由此吸引粉丝和建立信任度,从而高效成交。上述两项,不管想做好哪一项,打造好的个人品牌都非常关键。

所以以IP为主的内容电商、社交电商这些增长迅速的领域都需要更多成功打造了个人品牌的人,一起来分享用户消费习惯变化趋势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