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盛仁二十七年编撰北魏发扬功绩

  • 浮生彻
  • 司珮零
  • 1751字
  • 2025-02-04 13:51:26

公主大婚后过去几个月,将近六月下旬时,盛仁帝后宫仍是以元氏双珠盛宠为名,以唐氏为首的保皇派,虽不满元家,但是碍于陛下也是敢怒不敢言.然帝下令唐启主理编纂大典,主要编纂北魏历代事件,以及盛仁在位期间的光辉事情,发扬北魏美名。

此诏令一下,在朝臣中引发轩然。

我听说此事,不管怎么说对于自己或者金家都是扬名,立足官途的好时机,自是借此搏一搏,于是我在第三天便上奏折,自请编纂礼仪,经济典纂,后又在奏折里推荐了自己好友奚家五郎奚明珏,推荐编纂医药方面。然下朝汇福时,想起昨日听说四弟这几日常在青楼夜夜笙歌有时还在馆子里通宵,虽说小时对这个弟弟,不是原则上的事情都会纵容包庇,但是看着他这么无所事事,也不妥,想了想,于是去父亲书房里,跟父亲说道:四弟二十多,将来也要娶妻生子,这样混事也不成,不如借这次编纂给他安排一份乐曲礼记让他历练历练吧。至少将来有些事做。

父亲听闻,觉得此事有理,便过几天跟圣上上奏推荐了四弟金鹤萧。

将近六月底,上奏申请编纂的大多是近来风头上的几个家族,比如顾家顾启明,主要武,将军排名,还有章家三方大郎君,还有章家四郎跟自己一同编纂礼仪著作。

编纂正式启动在七月,由唐家老爷子和礼部共同商议,安排了编纂每个类别的时间,都是日出到勤勉殿开工,亥时下衙回府。

我正式开工是在七月初五,日出而醒,吃过早膳后,让下人照顾好明玉和孙少爷,便就赶往了宫里,到大殿时先和一同编纂的章四郎打了个招呼,然第一天时,先找了些历代编著的书籍看看,标注下可以修改的地方,然后重新找一张纸编写出修改的内容。

修改的差不多后,跟旁边章四郎,相互看看对方所修改的东西,互为探讨和建议。

“去年的回鸪战事,不如就写盛仁二十六年回鸪部落蛮夷进京挑衅我方官员,事后不知悔改,发动战争,北魏先后派兵半年歼灭回鸪。”

“明曜所言甚好,不如顾珣顾大将军在前沈氏出兵不义后,二次抵达西南,精准派兵,用计击退,给北魏胜利锦上添花。”

我点了点头,赞同其意见,想到之前北魏和突厥赫图战争,想到自己与元落的那微妙关系,想了想又说:盛仁二十五年北魏将不少部落收复番薯国,世世代代受北魏资源供给。

第二次编纂是在七月初七。

虽说是今天是七夕,想起前年的这一天是我与明玉定情日,但是到底官途为大,只压下心底愧疚,在宫里好好当值。

今日份任务不过是构思如何针对现有的礼记方面如何改动创新,承前启后,总要传染给后代好的东西。

先从孔子孟子的礼仪书籍引用一段:

叔孙通拟定的那套朝仪,并没有作为定制。

‘小聘曰问。’是异也。散而言之,皆谓相存省,故此云:聘,问也。”是“聘”与“问”对文异,散则通,都可释为“问慰”、“访问”。亦云:“聘,访也。”

使臣出访他国,持国君的圭以为信物。圭,一种玉器,上圆活着剑形,下方形。执圭的时候,态度要恭敬谨慎,就像圭有千斤重拿不动一样,举轻若重。手势有两种:一种是上如揖,上位如作揖拱手的位置,在心口之上,执圭正常的位置是与心口平;一种是下如授,即下位如用手递东西给别人的位置,在心口之下。过高或者过低都是失敬。

在这段原文中,我根据北魏国情,删删改改,根据自己想法改了些新事物,确定无误后,方在写入编纂书上。

然后从其他的著作里引用了“大问曰聘。诸侯相於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衍生了些符合国情的新文。

一晃忙完今日任务,已是亥时,想到今日与明玉约的下衙后在护城河见面。

想了想,我换好便衣,直接架马车赶至护城河。

抵达护城河时,这个时候的护城河比刚刚高峰期不那么拥挤,望着远处一片星火通明,该是刚刚男男女女放的花灯,于是下马车后,我寻一个老婆婆处买了两盏。

然后寻至①拱桥处看着和丫鬟陪着看夜景的明玉,我走上前,拿着披风给她披上,

明玉转过身来,看着我到来,也是很兴奋。

“很抱歉,今天也是属于我们的特殊日子,让你久等了。”

“夫君仕途初见成效。忙碌中还能记得今天这个日子,我心里很感动了。”

“走吧我们先去放灯吧。”

给了明玉一盏灯后,和她相伴来到河边。

一边放着花灯在河边,一边默念,

“愿我妻儿岁岁平安健康安好,我路途顺矣...“

此时一旁的明玉,看着河边闪闪发光的河灯,表情虔诚着,心里暗道:愿我夫君仕途前路顺利,步步高升,愿我儿健康的成长,咱们一家三口永远不分离.....

听到永不分离时,我感觉到内心深处一下晦暗起,虽然我只说不分离,但愿如此吧,实则打起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