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洛阳文学

概述

隋唐统一,结束东晋以来长达300年南北分裂局面,促成了民族文化全面融合。河洛地域文化在推进文学南北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唐初诗坛风靡上官体。洛阳才子刘希夷,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用乐府民歌式七言歌行体咏叹人生与爱情,跳出颓丧浮靡的官体窠臼,显现出鲜明的意象和婉转绵长的诗境。这种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浓烈情思与澄澈意境的水乳交融,为气势壮大、声律协谐、形神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推动中晚唐白居易等为中坚的通俗诗派形成。从而,诗歌回到现实直录,为当下实际生活服务。隋唐科考会试,使八方才俊荟萃京洛,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及遍布黄河南北的名山古刹,给流连其间的文人开辟自由驰骋的艺术空间。仅中岳嵩山,曾隐居其间参禅悟道、读书遨游的盛唐诗人就有王维、李白、岑参、李颀、刘长卿等众多名家。出自以上名家题咏嵩岳的古近体诗,出神入化地描绘名山胜景的绰约风姿,将雄奇壮丽的自然美提升到意象玲珑、形神兼备的艺术美高度,赋予河洛山川以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和乐观进取的人格力量。

张说将陈子昂诗文革新主张发扬光大,引导唐代文学进入繁荣昌盛,是盛唐河洛文学的开路先锋。张说除诗文成就外,他还是唐代第一位以系列作品名世的传奇作家。他的传奇故事《梁四公传》等,有六朝志怪向唐传奇过渡的痕迹,把历史与虚构交织在一起,给人亦真亦幻的神秘感觉。开元年间在诗坛上享有盛誉的河洛诗人还有王湾、祖咏、李颀等。李颀是盛唐边塞诗的重要作家,兼具高适、岑参之长而又独具风骚。

盛唐河洛文学代表自然是杜甫、元结等。杜甫诗歌中伦理情感和济世忧民思想一直受到普遍推崇。元结《右溪记》等写景纪游之作,带有借山水寄慨的明确意向。山水游记最终在柳宗元手下脱颖而出,元结有开拓之功。

安史之乱后,以济世为目标的改革思潮,表现在文学领域,是以杜甫为前导、元结为津梁、白居易和元稹为首领的新乐府运动兴起,和以韩愈、柳宗元为主的古文运动蓬勃展开。在中唐前期诗坛上的洛阳刘长卿,于众体中专攻五言。足以体现中唐诗歌光辉成就的是河洛诗人韩、孟与元、白两派的典范诗。与这两派诗人声息相通的李贺、刘禹锡等,为中唐诗增添了绚丽光彩。韩愈以明确的诗论和富于开拓的创作,为唐代诗增添耀眼的光彩。把抒发抑郁作为诗歌创作的心理动因,透过奇崛怪诞的字面,感受爱憎忧乐的情绪波动。韩愈这种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影响了整个韩孟诗派,形成了以奇崛险怪为特征的共同审美取向。韩、孟诗派与重视诗歌的讽喻教化功能的元、白诗派划出了明确的界限。深受韩孟影响又独辟蹊径的李贺,无路请缨和才不外见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加上优越家世所赋予的孤高气质,使他逐渐显露出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李贺诗歌审美特征的个性化、意象组合的情绪化、思维方式的奇特化和语言设色的冷艳而自树一帜,成为唐代近300年继李白之后诗人气质最为卓异、主观化倾向最为强烈、内心世界最为深邃、审美创造力最为卓绝的旷世天才。他用生命和心血凝结而成的珍贵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创造的凄艳奇诡的诗歌风格,对晚唐乃至封建社会后期诗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1]

在中唐文坛上,洛阳刘禹锡是以政治家的冷峻、哲学家的睿智、散文家的宏放、诗人的豪荡而卓然的传奇式人物。20余年贬谪生涯,没有消磨掉倔强锐气,反而培植了旷达乐观的主体性格,成就为人感佩的诗豪美誉。无论长篇短制或古体、近体,大都豪迈俊爽、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在各种题材中,咏史怀古诗和独具风韵的民歌体乐府诗,是刘禹锡现存诗歌中最具创新色彩,因而也最值得珍视的作品。咏史怀古诗运用言简意赅的近体律绝,将深沉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剀切淋漓的现实忧患感,融入隽永悠长的诗句,给人超越时空的哲理启迪。那些仿民歌体乐府诗,既保持民歌质朴明朗底蕴,又渗入长期谪居巴山楚水凄凉地的危苦情思。此外,中唐文人倜傥不羁的性格行为,不仅在长短句歌词和传奇小说中有所反映,也在刘禹锡对儿女风情的流连歌咏中得到印证。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通俗诗派与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并峙元和诗坛,各以独特的审美取向、不懈地探索创新,共同营造了中唐诗国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壮观景象。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等组诗为代表的讽喻诗,集中体现了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功利主义诗教观念,一度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白居易最负盛名且具永恒生命力的诗作,是突破自身观念局限,对个体情感真诚告白的感伤、闲适类作品,这主要体现在白居易居住洛阳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元稹是较早创作乐府诗的重要作家。早年创作的艳诗将青年时期风流倜傥的性爱体验和氤氲缱绻的情爱和盘托出,《会真诗》《离思》《春晓》等诗的优美意境和缠绵情致尤为后世称羡。元稹悼亡诗对人类至性真情的呼唤以及含蓄隽永的艺术意境,大大超越此前以悼亡诗称名的西晋潘岳,也影响了宋苏轼的悼亡词。元稹后期七言叙事长诗《连昌宫词》也颇负盛誉。元稹和白居易于贬谪期间以诗为使,往还寄赠,创作了大量情感浓郁的唱和诗,以至诗友唱和在长庆、开成年间蔚成风气。

韩愈是散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袖,也是文体革新最高成就的体现者。突破了前期古文家空言论道的弊端,纠正了散文探索过程中的偏颇,为致力古文创作的文人提供了艺术范本。同时,将骈文注重辞章技巧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于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传记、碑志等各种题材,充分显示散文议论宏放、情感充沛的本体特征,把古文提升到真正的文学境地。受韩愈影响和带动,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等,都在散文创作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晚唐河洛诗人李商隐,是唐诗天空腾起的一道晚霞。李商隐胸怀大志,有执着的参政意识,但随朝政危机,逐渐磨去锐气。对国家和个人命运忧心忡忡,饱尝横遭谗陷而无处诉怨的悲愤凄楚,培植了敏锐而纤弱的审美洞察力,对圆满充实的人生境界不倦追求,使他对缠绵爱情及至真至纯的理想境界情有独钟。“无题诗”是赋予残缺生活以完美品格的艺术写真。

除诗歌、散文外,河洛作家在笔记、传奇和长短句等领域也作出了贡献。张说《梁四公记》和元稹《莺莺传》等,在中晚唐传奇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沈佺期、刘禹锡和白居易等,也为唐五代词的兴盛和发展进行了探索。

在唐代辉煌灿烂的历史天空,河洛土壤孕育了洛阳作家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无与伦比的才情,同时,他们的文学创作又赋予了河洛景观充满魅力的艺术韵律,培植了河洛文化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深厚内蕴,继续开拓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