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本书面向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的“会计”科目,下面就详细介绍该科目的考试内容。

1.考查要点概览

“会计”科目共计28章,主要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会计基本理论(第一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第二~十一章),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第十三~二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财务报告(第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各章节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具体考核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会计”科目的考核要点

续表

续表

2.命题趋势与规律

总结近几年的考试命题,其考试特点及命题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题型、题量及各题型命题特点

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012年和2013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题型相对简单,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综合题3种题型,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不再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其中,单项选择题共计24分,多项选择题共计20分,综合题共计56分;从分值上可以看出,主观题与客观题平分秋色,故每一部分的比重都不可小觑。近两年机考的命题特点如表3所示。

表3 机考的命题特点

(2)命题规律

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的试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会计”科目考试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计算量大幅降低; 但是考查的综合性逐渐提高,实务性增强,考核方式更加灵活,考试的内容更加全面。这充分体现了“加强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战略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将近几年考试的命题规律总结如下。

① 考试范围全覆盖,各章节都有涉及

随着机考的改革,“会计”科目考试几乎覆盖了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范围,可谓“全面撒网”。对于分值比重较高的大章节来说,如第四章和第二十五章,可以单独出综合题进行考查;而对于分值比重较低的章节来说,如第三章和第十章,虽然所占分值不多,但其既可以单独作为一道客观题来考查,也可以在综合题中作为一道小题考查。所以,在范围上,“会计”考试涵盖了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

② 回归基础,重点突出

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考试的难度相对下降很多,更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及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考试中,重点突出,几大章节几乎是每年考试的“必杀技”,如第二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章及第二十五章,稳稳占据了综合题考试的半壁江山,所以考生只要将这几大章内容全面地掌握,那么离成功就只有半步之遥了。

③ 实务性增强,热点问题“受追捧”

在近两年的“会计”考试中,出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新面孔”,如2010年考查的奖励积分收入的确认,2012年考查的预存话费赠手机等业务。新颖的题目也体现出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考生的良苦用心。新准则是一种原则导向,引导考生,但并不一定要刻板地记住相应的业务处理,而是要加强基本理论原则的理解与运用,“原则走遍天下”,再新颖的形式也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另外,对于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或是征求意见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是相当的敏感,在考试中“突如其来”地考查最近颁布的准则解释是不足为奇的,这也是“会计”考试题目新颖的形式之一,因此对于新规定、新解释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④ 试题综合性加强,计算难度降低

随着机考如火如荼地进行,考试的综合性也逐步加强,不仅大部分综合题涉及两章以上的内容,客观题的考查也向着“大杂烩”而努力。例如,涉及文字表述的多项选择题,几乎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知识点,而且章节的跨度比较大,需要考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及日常总结性的知识储备。另外,以企业合并的综合题为例,可能同时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金融资产等各个章节;对于会计差错更正的题目来说,每一个条件都可能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是各个章节的拼接,因此需要考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重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解会计政策规定的初衷、适用的环境及运用过程中的关键点,并且一定要注意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