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学Python(第2版)
- 黄传禄 张克强 赵越
- 566字
- 2025-03-22 17:26:56
4.1.3 元组的遍历
元组的遍历是指通过循环语句依次访问元组中各元素的值。遍历元组需要用到两个函数range()和len()。range()和len()都是Python的内建函数,这些函数可直接调用,不需要import语句导入模块。内建函数是Python自动导入的函数,相当于Java中的lang包。
len()计算出tuple元组中元素的个数,range()返回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列表,关于列表的概念请参考4.2节。range()的声明如下所示。
range([start,] stop[, step]) -> list of integers
【代码说明】
·range()返回一个递增或递减的数字列表,列表的元素值由3个参数决定。
·参数start表示列表开始的值,默认值为0。
·参数stop表示列表结束的值,该参数不可缺少。
·参数step表示步长,每次递增或递减的值,默认值为1。
例如,range(5)返回的列表为[0,1,2,3,4]。下面【例4-3】这段代码实现了二元元组的遍历。
【例4-3.py】
01 tuple = (("apple", "banana"),("grape", "orange"),("watermelon",),("grapefruit",)) 02 for i in range(len(tuple)): 03 print ("tuple[%d] :" % i, end = ' ') 04 for j in range(len(tuple[i])): 05 print (tuple[i][j], end = ' ') 06 print()
【代码说明】
·第1行代码创建了一个由4个子元组组成的二元元组tuple。
·第2行到第6行代码遍历tuple元组,输出元组中各个元素的值。tuple元组的遍历结果:
tuple[0] : apple banana tuple[1] : grape orange tuple[2] : watermelon tuple[3] : grapefruit
此外,也可以直接使用for…in语句遍历元组,代码如下:
01 tuple = (("apple", "banana"),("grape", "orange"),("watermelon",),("grapefruit",)) 02 for i in tuple: # 遍历元组tuple 03 for j in i: # 同样对子元组进行遍历 04 print(j) # 依次打印出元素
【代码说明】
·第1行同样创建了一个元组。
·第2行开始遍历元组tuple。
·第3行开始对各子元组进行遍历。
·第4行打印出元素。
遍历结果:
apple banana grape orange watermelon grapef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