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

2.1 第十期CDI CFCI评价方法

2.1.1 样本城市

与第九期CDI CFCI指数相同,第十期CDI CFCI的样本城市共有31个,布局情况如下所示(1)

•全国性金融中心有3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东北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有4个样本城市,分别是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

•北部沿海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有4个样本城市,分别是天津、济南、青岛和石家庄;

•东部沿海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有6个样本城市,分别是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和温州;

•南部沿海区域,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有3个样本城市,分别是广州、厦门和福州;

•中部区域,主要覆盖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的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一区,有5个样本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和南昌;

•西部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新疆共六省一市四区,有6个样本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

2.1.2 指标体系

金融中心实际上是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所,其中金融资源包括金融资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人才、金融信息等方面。因而,金融中心的建设机理很大程度也就是金融资源的集聚机理。

关于金融资源的集聚机理,我们提出了“钱才集聚论”(如图2.1.1所示):从本质上来说,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归结为“钱才”集聚,“钱”指的是金融资本,“才”指的是金融人才。“钱才”集聚可以全面地体现各类金融资源的集聚,“钱才”本身是最重要的两类金融资源,其他资源如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信息、金融产品等都是“钱”“才”的结合。金融中心的“钱才”集聚论,可以较好地解释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钱”即金融资本集聚的方向是什么?资本有着逐利的本性,“钱”往高处流,即资本流向能够带来高盈利的地方。“才”即金融人才集聚的方向是什么?“才”往“两高”流,即人才流向高收入和高生活质量的地方。

图2.1.1 金融中心的“钱才集聚论”

图2.1.2 CFCI指标框架

我们正是基于“钱才集聚论”建立了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体系。CDI CFCI一级指标体系有四个: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前三类为显示性指标,最后一类为解释性指标。“金融产业绩效”是金融产业发展的直接结果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城市进行金融中心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金融机构实力”体现了一个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及其金融业务开展的状况;“金融市场规模”体现了一个金融中心在国家或区域金融集中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金融生态环境”则反映了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在本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中,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市场规模是“钱才”集聚的面相,而金融生态环境是“钱才”集聚的背影,从而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城市的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1)金融产业绩效。金融产业对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根据产业经济的乘数理论,这一推动力的大小依赖于金融产业的直接产出,以及金融产业所控制的金融资源。金融产业绩效,包括金融产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深度、金融宽度等,是金融竞争力的直接和综合体现。

(2)金融机构实力。金融机构通常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三类,是城市金融产业的主体。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集聚对于推动金融创新和城市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一个城市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很大程度反映了城市金融竞争力。此外,金融机构实力还反映了一个城市金融业务量的大小,如人民币存款、贷款等。

(3)金融市场规模。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模和交易活跃程度是吸引和汇聚金融交易者、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重要因素,对于提升城市金融辐射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金融生态环境。城市金融业发展不仅仅有赖于金融产业本身,更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城市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统称为金融生态环境,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解释性因素。本次评价中,课题组将金融生态环境分为人才环境和商业环境两类,并进一步对人才环境作了教育、文化、医疗等八方面的细分,对商业环境作了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等五方面的细分,以求综合准确地反映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情况。

相比上一期报告,第十期CDI CFCI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增加了私募基金管理、区域股权市场等方面的指标,删除了难以精确统计的要素交易市场等指标,总体指标总量增加了3个,目前指标体系的二、三和四级指标如表2.1.1所示,共有四级指标91个。

表2.1.1 CDI CFCI指标体系

续表

2.1.3 数据及处理

确定指标体系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城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指标赋权,最终计算出CDI CFCI指数。

(1)数据来源。CDI CFCI所采用的客观数据,以各城市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使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

(2)数据标准化。CDI CFCI对各项指标“锚定”一个基准值,各城市在该项所获标准化得分取决于城市指标原始值与锚定基准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即:

对于正指标(即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标准化得分=指标原始值/锚定基准值;

对于逆指标(即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标准化得分=锚定基准值/指标原始值。

(3)指标赋权。各指标对上级指标的贡献权重由众多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赋权专家包括各地政府金融办人员、金融监管机构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士、金融业知名专家以及CDI课题组成员。

(4)计算指数。将各城市相关指标的标准化得分与指标权重相乘并加总,即可得CDI CFCI指数,包括综合竞争力指数和分项竞争力指数。

(5)指数更新。CDI CFCI研究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及可持续、包容性理念,在计量分析模型总体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每期对相关评价指标的统计方法和权重进行优化调整,保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2.2 第十期CDI CFCI评价结果

2.2.1 综合竞争力

如图2.2.1所示,第十期CDI CFCI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郑州、西安、大连、济南、福州、青岛、厦门、长沙、沈阳、无锡、宁波、昆明、合肥、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南昌、长春、南宁、温州。

图2.2.1 第十期CDI 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作为第一集团,领先地位依然十分巩固,但深圳与上海的差距还十分大。

•广州在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有突出的竞争力优势,但较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差距亦明显。

•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综合竞争力得分十分接近,前几期还处于同一水平的重庆则有被甩开之势。

•其他区域金融中心得分上呈现平缓梯度过渡状态,各区域金融中心之间得分的轻微波动和误差就容易引起排名的变化。

表2.2.1 第十期CDI 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及得分

•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上升的城市有7个,排名下降的城市有7个,另外17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

•排名变化幅度较大的城市有福州,上升了4个位次,而沈阳、长春则均下降了3个位次,其他城市排名变化幅度均在两个位次之内。

•本期31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深圳(上升20.21分)、上海(上升12.74分)、杭州(上升10.22分)、广州(上升9.25分)和南京(上升9.05分),得分上升幅度最小的5个城市依次是沈阳(上升1.40分)、大连(上升2.03分)、长春(上升2.23分)、温州(上升2.40分)和青岛(上升3.02分)。

2.2.2 金融产业绩效

图2.2.2 第十期CDI CFCI金融产业绩效排名

•金融产业绩效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成都、杭州、西安、天津和郑州。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分项竞争优势十分显著,其规模效应已经远胜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

•本期报告中,南京继成都之后,首次在该分项得分上超过广州,目前南京、广州和成都三者得分十分接近,分项竞争力已经处于同一水平。

•本期报告中,金融产业绩效得分全员实现正增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2017年各个中心的保费收入均有较大幅增长,进而拉高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主要指标的表现。

表2.2.2 第十期CDI CFCI金融产业绩效排名与得分变化

续表

2.2.3 金融机构实力

•本期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和苏州。

•31个金融中心中,只有7个中心本期的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出现降低,其他24个中心实现不同幅度的正增长。

•本期优化了该分项评价指标,引入了有关地方准金融类机构的评价,包括私募基金、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和第三方支付等四项指标。受此影响,地方准金融类机构发展较为活跃的深圳、杭州等地的得分有了明显提升。其中,深圳本期得分增长大幅提升25.5分,杭州则大幅增长11.6分。

•北京本期分项得分有所下降,较上期减少8.05分。

•广州在除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外的区域金融中心中,金融机构实力明显胜出一筹。

•“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所占据的金融机构资源和综合实力超过了其他区域金融中心的总和,四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实力得分之和(810分),超过其他27个金融中心合计分值(803分)。

图2.2.3 第十期CDI CFCI金融机构实力排名

表2.2.3 第十期CDI CFCI金融机构实力排名与得分变化

续表

2.2.4 金融市场规模

近几年各地区的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的规模没有得到突破性发展,发展水平实难跟上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虽然自第三期CDI CFCI报告起,我们在金融市场规模分项指标上加入“产权交易市场”指标,但是金融市场规模分项整体实力排名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经过多期的数据检验之后,我们认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地方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中是相对较为活跃和成熟的,结合其数据可获得性的特征,我们本期CFCI指数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该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考察各个金融中心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方面的发展情况。

尽管如此,拥有全国性金融市场的金融中心,如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和郑州等,其金融市场规模得分要远超其他金融中心,如图2.2.4。

图2.2.4 第十期CDI CFCI金融市场规模前十排名

•上海金融市场“一枝独秀”,全国性金融市场几乎都集中于上海,使得上海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不过,受股票市场行情的影响,本期上海该分项得分较上期小幅下降6.4分。

•深圳凭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势紧随上海继续保持第二的排名,凭借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相对活跃的表现,以及在区域股权市场的规模优势,本期与上海之间的得分差距有所缩小。

•北京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落户后,具备了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规模已经开始稳坐第三并有逐步追赶深圳的态势。

•大连和郑州凭借具有全国性期货市场,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不过,受2017年商品期货市场交易行情波动的影响,本期两者的商品期货交易量较上一年均有所萎缩。

•本期新引入的区域股权市场评价方面,除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外,广州、杭州、武汉和南昌等地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相对较好,截至2017年底,四个城市各自的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数均突破了4000家,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良好的市场活跃氛围,是区域金融中心中在区域股权市场发展方面的佼佼者。

2.2.5 金融生态环境

图2.2.5 第十期CDI CFCI金融生态环境排名

•本期CDI CFCI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和重庆。

•金融生态环境分项竞争力与城市的发达程度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充分体现了自身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性,其得分也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本期广州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得分首次超过深圳,跻身全国前三。

•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重庆、苏州等区域金融中心,凭借自身在经济基础、城市美誉度等方面的相对优势,较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在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排名中脱颖而出。

表2.2.4 第十期CDI CFCI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及得分变化

续表

•整体上来说,国内金融中心的生态环境都在积极改善。本期25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实现正增长,只有6个中心的分项得分出现小幅减少。

在本研究中,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分项竞争力指标又被划分为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用于衡量各城市对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等金融资源的吸引能力、集聚潜力,如图2.2.6和图2.2.7所示。

图2.2.6 第十期CDI CFCI金融人才环境排名

图2.2.7 第十期CDI CFCI金融商业环境排名

•金融人才环境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深圳、西安、杭州和成都。

•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北京金融人才环境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地位,而深圳金融人才环境表现与自身金融中心地位并不匹配,全国排名仅列第7位。

•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广州金融人才环境最佳,几乎与上海持平。

•南京和武汉继续强势崛起,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本期金融商业环境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苏州、成都、青岛和南京。

•金融商业环境与城市经济基础有很高的相关性,北、上、深、广一线城市所具备的经济基础优势十分明显。

•本期杭州的分项得分超过苏州,排名上升1位,全国排名第6位。

•青岛首次分项得分进入前十,排名全国第9位。


(1)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的划分中国(大陆)区域新方法,分为六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