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元宵节 猜灯谜

年仅过了15天,又到元宵节了!人们喜欢热闹,追求快乐,老人说“人活着就是要开心”孩子听了似懂非懂,看着大人开心的笑脸,孩子大叫:“我要买兔子灯!”“我要买荷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这天一早,街头巷尾会突然生出许多花灯摊和杠在肩上卖灯的流动小贩,街巷被一簇一簇花灯打扮成了大花园。

制灯的匠人手上的功夫了得。他们用竹丝和纸扎出各种造型,有兔子灯、荷花灯、金鱼灯、天鹅灯等,吸引着市民购买,更吸引着孩子玩灯。人们抢着买灯,忙着挂灯——“兔子”“金鱼”等,和孩子们一起欢乐着,大人也一起乐呵着。

到了傍晚,“看灯去哦!噢!”孩子、大人都嚷嚷着。

夜幕徐徐降下,街上的花灯亮了,人行道上每棵梧桐树干都亮起一只只花灯,长长的几乎没有尽头。闹市区的各家商店、酒楼由彩色灯泡勾勒它的轮廓,远处锡山顶上的龙光塔也由彩灯装点着,在夜色的衬托下,曲曲弯弯的“灯线”把这些建筑变成一幅亮丽的图画。

孩子们是不喜欢黑夜的,黑乎乎的,把白天认识的东西变得那么陌生可怕,晚上爬起来小便总觉得会有鬼,只有开了灯才放心。十五的晚上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崇安寺里、城中公园内用各种材料扎的花灯造型千姿百态,看得孩子兴奋地乱嚷嚷:“好玩!怎么会有这样的!”

高兴之余还会被灯上的谜语吸引,皱眉、瞪眼、挠头、摸耳、动脑筋,“我猜到了!”“不对!”有的还咬着耳朵相互商量:“你说对吧?”一边看到这种窃窃私语情景的孩子,也要挤进来偷听,“什么?”“告诉我!”“自己猜!”看灯又延伸出猜灯谜,热闹、讲究、花样多,有形的、无形的编织在一起。有形的容易感知,无形的就难捉摸了。

猜谜语属于动脑筋的游戏,家乡的俚语叫“猜枚枚子”。刚参与的孩子没有经验不知如何猜。“我让你猜个容易的: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不见线,是什么?”“你真笨!”孩子讨厌别人说他笨!含着眼泪反驳着,哥姐们看到这样心就软了下来,“千条线万条线不就是雨吗!”脑筋慢慢转过弯来的孩子就摸到门道了,变聪明了。

元宵节以夜间闹灯,让人们牢牢抓住过年的尾巴,成为春节最后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