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
- 唐鼎华
- 1807字
- 2025-02-18 07:04:29
4.让冬天暖和起来的玩具
踢毽子
毽子是一种传统玩具,大人小孩都会玩。毽子的玩法是用脚踢,小孩子以谁踢得多为胜,大孩子以踢出花样为本事。踢毽子的花头很多,要踢好得花时间练且要有灵性。尤其是双人对踢,用脚尖、脚底、脚背踢与接,技巧十分讲究。从抗寒取暖意义来说,踢的数量与频率要快,玩花样幅度要大,不断地变换四肢或不停地抬脚,不一会儿身体就会热起来了。运动取暖和借助外部热量取暖感觉不一样,玩儿一样的运动特开心,集体运动更是热闹。
初学踢毽子的孩子,不容易掌握要领,用力不对或踢的角度不对,毽子就会踢飞出去,脚追上去,一不小心重心偏移,就跌一个狗吃屎。孩子哇地哭了出来,“这个毽子不乖,姐姐和你换一个”,“看姐姐踢”,一边的姐姐见状哄着弟弟。
女孩子踢毽子灵性好,踢踢就悟出窍门来。女孩右脚踢、左脚接转动着身姿,长长的辫子也跟着舞动起来。毽子脱离脚尖昂首向上冲,一会又俯冲着落在脚跟,功夫好的还能用肩、用肘、用头顶、碰、接,毽子来回往复像鸟儿在身旁飞舞。难怪曾有旧诗句:“踢碎香风抛玉燕”“高低左右踢飞鸟,绕体停肩上发梢”。飞来飞去的毽子伴随着女孩的体态变化,虽非舞蹈,确胜似舞蹈。
到了冬天,孩子们都想自己拥有一只毽子。毽子有头尾两部分:头部呈圆形,表面用帆布缝制,里面藏有一枚铜板,中间用鹅毛管连接尾部;尾部由五六根羽毛组成,插在鹅毛管中。鸡毛最好是雄鸡毛,乌黑里发出绿色光泽,很漂亮的。做毽子在大人的指导下也不难,它的材料有:铜板即古铜钱、公鸡毛、鹅毛管、帆布一小块。制作工具有剪刀、针线。制作过程不复杂,先用铜板放在帆布上,再用笔沿着边缘画圆,然后把帆布一折为二,再依据画的圆圈用剪刀剪出两个比铜板大一点的圆片,有一片用剪刀头轻戳一个小孔,然后取鹅毛管一寸左右,再用剪刀顺着孔推到其三分之一处,等距离纵向剪四刀,然后掰出十字形的脚,再一头套入铜板,然后再钻出圆布片的孔,把另一片圆布片垫在铜板下并对齐上面的一片,用针线紧沿着布片下铜板的边缘缝起来,再把鸡毛插入鹅毛管即告完成。

打不死
“打不死”也是一种传统取暖玩具,也有的地方叫陀螺。
“打不死”这名字听上去有些吓人,我们来玩“打不死”!小朋友招呼着,他们不是要相互之间你死我活地打架,而是相约了一起玩“打不死”(陀螺)玩具。

从名字上看“打不死”,是一种与打有关的玩具。它有两个部分:一是用于“打的”——一根细竹竿,一头系一条两尺来长的皮线,就像影视剧中的鞭子;二是“被打的”——一个木质锥形陀螺,尖端嵌入一粒铁弹子。做这玩具看起来简单——找一根圆柱形木头,用铁锯子锯一段下来,再用刀削出一个锥形就行,但要用好锯子和刀这两样工具不容易,所以孩子们还得叫大人帮忙。相对来说鞭子更容易做。只要筹集好材料,想要一副“打不死”并不难实现。
玩时将鞭子的皮线绕在陀螺上,一手虚扶住陀螺,一手用劲往外抽皮线,皮线抽尽,陀螺就飞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让陀螺不停地旋转。孩子对陀螺没有恨只有爱,打是释放多余的能量,好动又是孩子的天性,打酸了手就用脚在一侧“擦”它,这也能让陀螺不停地旋转,呵呵,这就是“打不死”!在这样手脚并用反复地运动下,孩子们浑身发热,非常过瘾。


一般很难看到女孩子玩“打不死”,它是男孩的专宠。男孩天性好“打”,不知是谁创造了一个“打不死”的东西供那些手痒痒的男孩们去放肆,去消耗多余的力量或是发泄一天中挨骂的怨气。“打死你!打死你!”抽打的鞭子触碰到“打不死”会发出噼噼啪啪的抽打声,“打不死”在旋转中也对应着发出哈啦哈啦的愤怒声。
过去童年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玩具的材料都要靠平时留心积累,一点一点放好。多数孩子都有各自的“百宝箱”,女孩和男孩因玩儿的玩具不一样,收藏的宝贝也不一样。收集这些材料也不容易,过去像铅丝这类材料要得到机会才能弄到,一般是大人从外面带回来备用的,然后又被孩子发现偷偷藏进自己的“百宝箱”。所以,平时在马路上捡到一个螺丝帽都会觉得是拾到了一件宝贝。
大人见到孩子像捡破烂一样把脏乱的东西带回家,会抱怨道:“拾这些垃圾干什么!把衣裳口袋都弄破了。”但有时有的大人也会童心萌发,杀鸡时,会挑选漂亮的鸡毛给孩子,抽屉角落里翻到一枚老铜板,会说“今天给你一个真正的宝贝哦”。这两样宝贝正是日后做毽子的材料。
说到“做玩具”,除了大哥大姐们教之外,就是那些童心未泯的大人教的,有的玩具很古老,就是通过这童心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里面当然也深藏着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