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个角度读历史(套装共3册)
- (英)安德鲁·玛尔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
- 6868字
- 2025-02-14 19:47:12
鸦片、战争和悲剧
然而,这段历史是以中国战胜英国为开端的。为中国赢得胜利的是林则徐,人们通常也会称他为“林大人”,他是19世纪最使人感兴趣,也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在宏伟的广州城的下游有一座小村庄,那里到处是水,呈现出一片灰绿色,炎热、雾气弥漫,随处可以听见蚊子扇动翅膀的嗡嗡声,随处可以闻到烂泥的气息。林则徐——他是个高大魁梧的人,长着浓密的胡须,常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到那个小村庄去视察一个用于销毁鸦片的大池子。按照中国皇帝的命令,他一丝不苟地销毁了2万箱鸦片,这些鸦片的价值非常高。
处理这么多黏稠、散发着浓烈气味的黑色鸦片是很困难的。林则徐派500人挖了一个大池子,池底放置了一些石头和木料。人们将球状的鸦片烟泡(这些鸦片是由罂粟制成的)从木箱中倒出来,之后用脚踩碎,并将踩碎后的鸦片扔到池子里。在池子里,鸦片与盐水和石灰混在一起。经过搅拌后,这些东西成了气味刺鼻的粥状物。之后,混合物汇入溪流,最终流进大海。鸦片实在是太多了,因此销烟工作一直持续了3个星期。林则徐雅好诗歌,也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名臣。在销烟之前,他祭告了海神,一来是对污染海洋表示歉意,二来是告诫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要它们在鸦片融化之前,先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林大人与外国商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销烟就是斗争的最终结果,被销毁的鸦片也并不是都属于英国商人。他试图用这种方式终结鸦片贸易。中国人不是最早使用鸦片的人,也不是早期培育鸦片的人。这种带有苦味的沙状粉末来自白色的罂粟种子,阿拉伯世界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它了。印度人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就开始种植鸦片了。印度商人与荷兰商人用船将其贩运到亚洲各地。甚至在林则徐下令将空木箱扔进珠江的时候,英国人也在使用鸦片。像托马斯·德·昆西这样的作家,以及柯勒律治和克拉布这样的诗人,都是瘾君子。为英国征服印度的罗伯特·克莱武因吸食鸦片百病缠身。鸦片酊是一种液态的“药物”。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劳动阶级的男性和女性会普遍使用这种药物。更有甚者,为了不让婴儿哭,也会给婴儿喂食鸦片。但只有中国人会用新方法吸食鸦片——将鸦片混在烟草里——而且用这种方法吸食的人还非常多。与用鼻子吸食可卡因和抽“可卡因药丸”相比,这种吸食方法效果更为强烈,更容易上瘾,危害也更大。
到了19世纪30年代,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中国男性(因为吸食鸦片的主要是男性)成了瘾君子,估计这个数字在400万到1200万之间。不管真实的数字到底是多少,每个人都认为抽鸦片者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尽管中国皇帝在1799年就已经下诏严禁鸦片贸易。当林则徐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看到了鸦片对他家乡福建的影响。在那里,毒品将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变成了一具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他积极主张禁绝鸦片。林则徐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他曾以劝说的方式平息了一场农民起义。人们称他为“青天”,因为他是一位罕见的清官。皇帝派林则徐处理广州的难题。抵达广州后,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从软的方面来说,他公布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大赦令,免除吸食鸦片者的罪过,并为那些有志于戒除毒瘾的人找到了戒毒的方法。从硬的方面来说,他将贩卖鸦片的人处以极刑——绞死中国人,处斩外国人。
但最重要的强硬措施是打击外国商人。鸦片主要是从英属印度流入中国的。在印度,新成立的殖民当局已经接管了莫卧儿帝国的罂粟田。开始的时候,鸦片贸易是一种在暗中进行的非正式贸易,从英国政府获得特许权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是这桩贸易的幕后推手。当时,中国存在规模适中的鸦片走私。外国商人主要通过一种途径将鸦片输入中国,那就是洋行。洋行集中在广州周边的一个地区,包括商栈、住宅和货场。但之后,全球经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英国人最迷恋的不是鸦片,而是茶叶。当时,只有中国出产茶叶。这种让英国上下为之着迷的良好嗜好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在英国丢掉美洲殖民地的过程中,茶叶扮演了奇特的角色。对于英国政府而言,茶叶既非常昂贵,又非常有利可图。在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向茶叶征收其自身价值100% 的税。有些时候,皇家海军——英国发动全球战争的机器——的一半军费都来自茶税。但在出口茶叶的同时,中国人始终拒绝购买英国的工业品,中英贸易出现了失衡。结果,英国白银和黄金流入中国,这种贵金属的流入不但数量巨大,而且具有潜在的风险。这才是伦敦真正担心的事。开始的时候,与茶叶和白银相比,鸦片只是个次要问题。
之后,那些对鸦片酊上瘾的工厂工人在这段历史中发挥了作用。能够生产出廉价服装的英国棉纺织厂已经占领了印度市场。如果印度的鸦片能够换回中国的白银,那么印度就能从英国购买棉纺织品和其他货物,英国也能够用挣到的钱购买中国茶叶。工业主义突然开启了三国的多边贸易。对于英国来说,用白银购买茶叶是有害的,但由茶叶、鸦片、棉花和白银构成的“四步舞”却是非常有益的。在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将鸦片卖给“港脚商人”,这些独立的“港脚商人”用船将鸦片运往中国,用以满足那里不断扩大的市场。在东印度公司最终失去垄断权后,本来秘密进行的鸦片贸易逐渐演变成了一股狂潮。
这就是危机产生的原因,这场危机使林则徐在广州出现。这位两袖清风的钦差大臣认为他的任务仅仅是根除吸烟成瘾的恶习。但事实上,他将两个帝国推向了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是大英帝国发动的最不光彩的战争,这两场战争野蛮地践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道德。当时的中国浑浑噩噩,正在走向衰退,对外来入侵并无招架之力。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这份条约不但使皇帝蒙羞,而且为英国贸易踢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至今日,中国人都将其视为国耻。1949年后,中国将《南京条约》视为一份不平等条约,它说明了清朝(中国的末代王朝)是如何坑害中国人民的。而对于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来说,它们将鸦片贸易的罪恶视为帝国的一项成就,对此无需找什么借口。讽刺的是,鸦片贸易是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同时进行的。
事情的真相或许有些出入。
开始的时候,清帝国并未摇摇欲坠。当时执掌中国的是一位才智平庸的皇帝,他正面对着多起国内起义,但这些起义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起义并没有什么不同。清朝创建于1644年。当时,英国自己也在进行着一场痛苦的革命。就像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那样,在起义军攻到北京城外的时候,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了。首都很快落入了满族人手里。满族人来自草原,原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军队中也有以祖先成吉思汗为傲的蒙古兵。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明帝国是最伟大的王朝之一,但它还是出现了使其国力逐渐衰弱的财政危机。旧式的货币系统是以铜币为基础的,之后又出现了印刷的纸币。在这一货币系统失败后,新的货币系统开始以白银为基础,而大部分的白银主要依靠进口。(货币也是国王查理诸多麻烦的根源。)当白银进口逐渐枯竭的时候,明帝国不得不推行更有压迫性的税收政策。
在中国,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可以免税,或者他们可以用某些方法逃税,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因此,负担都落在了穷人身上,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城镇中的穷人。农业歉收和传染病肆虐导致了叛乱和几场大起义。其中最重要的一场起义是由李自成领导的,他自称“闯王”。在被满族人击败之前,他摧毁了多座大城市,并推翻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没有人会将赌注压在满族成功统治中国上。他们是异族,来自帝国的边缘地区。满族活动的中心地区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北方,但他们与其他民族建立起了牢固的同盟关系,其中包括蒙古人、藏人和部分汉人。凭借这张强大的同盟网,他们在中国北方地区崛起,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在1644年之后,他们从明朝手中获得了“天命”,并最终征服了南方地区。清朝的领土面积和领土形状与近代中国大致相当。但他们仍旧是入侵者。明朝是个汉族政权,它推翻了蒙古人主宰的元朝。明朝向印度和非洲派出了著名的舰队,之后又停止了航海活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也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帝国是如何被“半文明”的满族人征服和统治的呢?
满族人是这样做的。首先,他们发动了战争。在占领第一座大城市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残酷。他们在战斗中使用大炮和骑兵,这看上去与同时代的欧洲战争没有什么差别。之后,他们将自己的着装规范强加给被征服的汉人。此外,他们还强迫男人剃光前额的头发,留一条长长的辫子——很快,在欧洲的讽刺画中,这成了“中国人”的典型形象。汉族和明朝残余势力的抵抗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穆斯林聚集的地区和其他地区也爆发了起义。事实上,满族从未被完全接受。但满族人确实改革了明代的行政系统。从17世纪60年代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在此期间,西方经历了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并出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几位伟大的皇帝(包括康熙、雍正和乾隆)成功地统治着一个人口和财富都在迅速增加的帝国。这是一项重要成就。
各级官员统治着中国的18个行省。他们是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系统选拔出来的,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背诵各种儒家经典。学习经典的人有成百上千万,但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在考试中名落孙山。这种考试制度无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它只能培养有修养且兢兢业业的官僚。帝国内部有一张复杂的邮路网。通过这张邮路网,帝国的首都可以向几千英里之外的地方下达命令。在技术上,中国军队落后于欧洲,但落后得并不多。中国军队使用大炮的时间比欧洲人还要长,他们的战船在打击海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还镇压过不计其数的起义,皇帝的御林军里都是些久经沙场的战士。总之,清朝时的中国并非不堪一击。若不是中国要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后果,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王朝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但它最终注定毁于发生在遥远的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的那场革命。
道光是满族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到鸦片战争爆发前,道光皇帝已经统治中国很多年,他是个吃苦耐劳、勤勉有加的统治者。他统治着大约4亿子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但中国也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贸易城市,那里是谷物、盐、丝绸和奢侈品的集散地。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国家会用5种语言管理商业。在这方面,中国更像是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下的奥匈帝国。但清代中国并没有竞争对手。这就是中国,它位于世界的中心,周边都是些需要帮助的弱小国家。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中国人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态度了。1793年,乔治·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英国外交使团抵达中国。衣冠楚楚的马戛尔尼带来了英国的毛纺品、枪炮、时钟、绘画和乐器,甚至还带来了一只热气球(同行的还有一位热气球驾驶者),他乘坐一艘大战舰来华,随行的还有95名侍从。登陆后,这个使团需要2495人搬运他们带来的东西。马戛尔尼十分精明,他就觐见皇帝的礼仪与中国官员展开磋商,其中包括如何避免令他感到蒙羞的“叩头礼”。他建议中英两国互派大使,让英国大使常驻北京,中国大使常驻伦敦。他希望这能有助于扩大两国的贸易。但中国方面轻蔑地拒绝了他的建议。乾隆皇帝接受了英王乔治三世“恭顺”的问候,但他表示,他不想要英国的小玩意,“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不过是另一个来自远方的朝贡国。
因此,当林则徐于1839年到达广州,去处理棘手但只限于局部地区的鸦片问题时——英国商人使很容易让人上瘾的鸦片在中国南方地区泛滥成灾——他认为中国是更有实力的一方。林则徐也意识到,茶叶贸易对茶农和茶商都有益处。因此,他并不想完全终止中国的对外贸易。
在林则徐的思想中,天朝的优越感是根深蒂固的,他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他并不知道鸦片在英国是合法的——这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啊!——他在信中不厌其烦地解释:“并闻来粤之船,皆经颁给条约,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只因商船众多,前此或未加察。”林则徐要求女王终止鸦片贸易,给他回信,并承诺,如果她这样做了,那么“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收到这封信。但不久之后,《泰晤士报》刊发了这封来信。结果,无知的外国人引来了许多无知的笑声。事实上,伦敦正在就鸦片贸易的邪恶性展开激烈的辩论,但涉及鸦片、茶叶、白银和棉纺织品的复杂贸易太有利可图了,英国人实在不愿放弃。
林则徐威胁要对广州的外国商人动武,这是个严重的错误。在洋行中工作的中国商人是外国商人的合作伙伴。因此,这些超级富有的中国商人成为林则徐首先恐吓的对象。他强令来自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人停止贩运鸦片,并上缴他们库存的鸦片。林则徐准备将这些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但洋商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他封锁了“洋行”的大门,并切断了食物供给。这些洋商发现,他们的仆人很快就弃他们而去了。之后,其中一些仆人再次出现,但此时他们已经成了中国士兵,在前主人的窗前挥刀舞枪地操练。此外,锣声彻夜响个不停,吵得洋商难以入睡。这种行为介于围困和扣押人质之间。之后,林则徐取得了迅速而完全的胜利。最后,主管商贸的英国官员向商人做出承诺,只要他们按照林则徐的要求悉数上缴鸦片,英国政府将赔偿他们的损失。于是,担心自身安全的商人选择了妥协。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公开销毁。在近代的毒品销毁中,这次销烟行动做得非常干净彻底。之后,英国人离开广州,其中一些人乘船来到香港。
但林则徐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这场销烟运动牵扯到了英国官员,他曾向商人们承诺,英国将赔偿损失。对于这位官员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贸易摩擦,而且是一次政治上的挑衅。在伦敦的鸦片既得利益集团很容易煽动起一场战争。当时的报纸和议会辩论清楚地表明,很多人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了鸦片贸易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英国会对鸦片贸易“上瘾”,就像人们对鸦片上瘾一样。英国人对茶叶情有独钟,英国政府渴望获得税收。对于英国人来说,中国的毒品泛滥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根本无需考虑在内。这本来是一场艰难、乏味,与道德无关的辩论。但英国臣民——他们等同于女王的仆人——所受的粗暴对待,以及来自林则徐不计后果的威胁,激起了人们的愤怒,这使争论逐渐变了味道。事关英国的利益?不,这关系着英国的荣誉。林则徐要求英国商人将鸦片走私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交给当局。一旦交给中国,这些人很可能会被处死。林则徐的这种做法无助于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林则徐会为他的胜利沾沾自喜。他认为上缴鸦片体现了英国的软弱,因此他对英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中国人拥有一种自豪感,这是世人皆知的。
英国人也有一种自豪感。但两国的区别在于:中国陆军虽然勇敢,但仍在使用滑膛枪、长矛和弓箭;中国海军装备的是木质平底帆船,船上的大炮是被固定住的,因此不能进行瞄准。而英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陆军,由蒸汽动力驱动的炮艇组成了英国海军。“复仇女神”号军舰是一艘拥有铁壳的明轮船,拥有可怕的威力,被视为一条几乎不可能沉没的战舰。它也是英国海军最先进的军舰。
战争以双方一连串的挑衅、侮辱和谋杀开始,但当皇家海军大规模地出现在中国海岸线上之后,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英军封锁了珠江。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包括上海和南京——相继被攻占。中国军队一败再败。许多八旗兵相信,城市失守后他们将必死无疑,于是他们选择了自杀。在自杀前,他们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由农民组成的中国兵勇被英国人的滑膛枪打得溃不成军。此时,中国的皇帝公开指责林则徐“形同木偶”,之后将其革职拿问。最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其内容包括: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将五个港口开放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之后香港岛成了英国的租界。当然,鸦片贸易合法地延续了下去。之后的两年里,在抵达香港的商船中,有四分之一都装载着鸦片。
这不但是清朝的灾难,也是中国的灾难。很快,一名来自中国南方的落魄读书人对已经动摇的皇权发起了挑战。与林则徐不同,这个人在科举考试中接连受挫。之后,他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这个人叫洪秀全,他建立了一个名为“拜上帝会”的组织。洪秀全特别注意到了那些吸食鸦片上瘾的人。此时,吸毒上瘾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全中国。他鼓励那些想要戒掉鸦片的瘾君子投身于一个主张禁烟的宗教政权。一半持大同思想,一半宗教狂热的洪秀全于1851年发动起义,随后起义军占领南京,南京出现了屠杀。洪秀全的政权持续了十余年。拜上帝会发动的起义被称为“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很长时间,摧毁了中国中部地区,导致2000万人丧生。
在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的过程中,英国和其他几个西方强国与清帝国又进行了一场战争。
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提到这场战争,人们就会想到英国军队焚毁了位于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死在中国人手里的英国俘虏报仇。圆明园不仅是一栋建筑,而是一大片地区,其中包括美轮美奂的宫殿、宝塔、亭台楼阁、藏书阁和园林,可谓中国艺术的宝库。外国军队火烧圆明园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文化损失。这相当于摧毁伦敦市中心所有的教堂、宫殿和博物馆,或将巴黎市中心夷为平地。林则徐认为,只要清除掉鸦片的流毒,中国就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他并没有活到圆明园遭到焚毁的那天。皇帝赦免了他的罪,并派他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林则徐在不经意间带来了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但幸运的是,在看到这些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现代化从来就不被视为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