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个角度读历史(套装共3册)
- (英)安德鲁·玛尔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
- 3063字
- 2025-02-14 19:47:12
帝国主义之谜
欧洲开启了现代帝国主义时代,这点并不令人惊讶。欧洲人相互竞争了几个世纪。他们的内海——地中海——孕育了航海技术、海盗和贸易竞争。所以一旦条件成熟,他们一定会绕过非洲,跨过大西洋,前往更遥远的地方。开始的时候,他们占据或购买一小块土地,在那里修建堡垒,并留在当地。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护新兴的本国贸易,打击其他来自欧洲的竞争对手:葡萄牙人提防着荷兰人,荷兰人修建城堡是为了防止英国人入侵,英国人和法国人设立定居点则是为了相互竞争。在帝国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欧洲的殖民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实力较弱的非欧洲民族,但这主要反映了欧洲内部的竞争。
这可以用来解释帝国主义扩张时的速度、掠夺和侵略。这些相互竞争、相互敌视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争斗了几个世纪。现在,它们又在新的土地上爆发了冲突。在谈到帝国的时候,我们必须提到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之间的仇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西班牙试图控制荷兰,并试图镇压这个年轻的新教共和国,于是这两个国家间产生了仇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敌对关系存在了很长时间;英格兰水手与荷兰水手之间相互看不起,这导致了英吉利海峡和泰晤士河上几场跌宕起伏的海战。除了国家间的竞争之外,欧洲还经常出现宗教上的分歧。我们记得,当信仰天主教的法国波旁王朝主宰欧洲大陆时,英国王室是多么嫉妒;我们还记得,当英国人抢先一步占领了大片美洲森林的时候,法国的商人、耶稣会士和贵族是多么愤怒。如果事情按照相反的方向发展,非洲人或许不但可以殖民欧洲,还可以在自古以来的激烈竞争的驱动下——如刚果人反对马里人、津巴布韦人反对图班人——进军泰晤士河、莱茵河、罗讷诃的河谷。
如果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全部内容,那么这将是一个简单而令人不愉快的故事。我们本可以将欧洲的帝国主义时代视为世界上一个地区在技术上和组织上发展得比另一个地区更好的必然结果,之后前者在短时期内获得了他们能得到的任何东西。欧洲人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没有原罪。如果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蒙古牧民、中国边民和驾船出海的毛利人得到同样的机会,那么他们也会做同样残忍的事。倘若一支全部由男性组成的军队不受任何束缚,让他们面对一群以家庭为基础的普通人,那么他们做出卑劣行径的可能性将非常高。一旦人们不再相互需要,一旦摆脱了同情心的约束和各自社会羞耻感的约束,他们也可能会奸淫掳掠。人们是否注意到,英国人、美国人、西班牙人——或者是印度人、阿兹特克人或祖鲁人——没有多大差别。
然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伴随着国内冲突,欧洲的帝国主义不但为一群贪婪、孤独的人解开了绑绳,而且强迫他们接受了欧洲的国家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价值观中顺利发展起来的。因此,英国不仅为美国带去了军事征服、商人和捕兽者,而且带去了法律、新教徒、道德纷争和政治叛乱。当西班牙人到达墨西哥和秘鲁的时候,他们带去了病毒和肆意破坏,但他们也带去了修道院和弥撒。在19世纪的法属殖民地,人们试图将共和国的公民权同对新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协调起来。大批从祖国流亡出来的荷兰人移民到了南非(严格来说,这时还不算帝国主义时代),他们都是些推崇共和政体的基督徒,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荷兰人选择了加尔文教。德国宫廷认为,德国将会成为新的欧洲霸权,与那些逐渐衰落的信奉自由主义的竞争对手相比,德国更有纪律,民主制度也更完善。从某种角度讲,德国在非洲推行的帝国主义就是这种观念的延伸。
这些都离不开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宣传又离不开谎言和追逐私利。事实上,这些国家也不得不如此。信仰天主教的葡萄牙人认为他们给黑暗之地带去了永恒的基督之光,但他们又该如何解释他们在巴西和刚果的所作所为呢?又该如何解释奴隶贸易呢?当英国人在印度炮击起义军,用枪镇压示威运动的时候,他们也告诉自己,他们为印度带去了法律、教育和完善的行政体系;从长远看,这些东西将会使那些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臣民受益。当“瓜分非洲”开始后,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的报纸猛烈抨击阿拉伯奴隶贩子的罪恶:他们的士兵为这片由部落组成的土地戴上镣铐其实是在解放非洲人。
然而,当欧洲国家逐渐成为帝国的时候,他们也变得更开放,更懂得自我批评。欧洲人已经过了那个靠谎言过活,撒了谎又毫不羞愧的时代。在传教士中,有些人在落后地区作威作福,他们四处招募仆人,在被征服的土地上欺男霸女,那里离他们的家人和同胞有几千英里。但传教士中也有许多虔诚的基督徒,帝国主义对外征服时的种种恶行使他们感到震惊——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是一位多名我会的修士,他反抗“新西班牙”的种种恶行,坚持对土著民族施行人道主义;苏格兰的戴维·利文斯通在非洲也是这样做的。
在欧洲内部,从一开始,各个国家就对帝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不信奉英国国教的人、浸礼会教友和主张自由贸易的人一起坚定地反对奴隶贩子和其他热衷于扩张帝国的人。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前很久,伦敦就有一群亲美者,他们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法国在各种文章中为他们的行为辩解:他们比那些被他们征服的民族更先进。在法国,这种欺骗已经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传统。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反对奴隶贸易的人取得了胜利,但这仅仅是一场胜仗,而不是战争的终结。尽管如此,这场胜利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成为帝国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影响,尽管通常是坏影响。我们已经看到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对西班牙的影响。葡萄牙人的财富源自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对非洲和巴西的征服。但到了20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成了一个落后的国家,在独裁政治下变得死气沉沉。在社会和政治方面,英国产生了分歧,主张自由贸易的人和不信奉英国国教的自由主义者是一方;拥护帝国的人是另一方,他们主要环绕在皇室身边、集中在军队里和伦敦地区。如果帝国主义者早早地失败了,那么今天英国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后制造业和后工业化国家,也不会过分依赖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帝国扩张的最后残留物。此外,英国也肯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移民,卷入海外战争的次数也会少得多。
帝国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侵略或占领其他国家这么简单,记住这点很重要。帝国主义具有两面性。它经常会涉及国内的选择,以及一方对另一方的成功游说,或一方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凌驾到另一方之上。除了资金主要来自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荷兰共和国之外,这通常只意味着宫廷的胜利,以及与宫廷关系密切的军队的胜利。
有的国家存在许多小政权,例如德意志和意大利。只有统一这些小政权,并形成单一的军事和财政中心,这些国家才能参与帝国主义竞争。一旦做到了这点,它们通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海外领土。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它们看上去是最残酷的,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参与帝国主义竞争的时间比较晚。英国占领了印度,屠杀了塔斯马尼亚人,并消灭了美洲的土著民族。这些恶行都是发生在现代通信技术出现之前,否则,这些斑斑劣迹一定会使英国感到尴尬。荷兰人残酷地对待爪哇人,但当时没有一个欧洲人知道或注意到此事。而德国和意大利就没那么幸运了。德国用机枪在东非大开杀戒,墨索里尼对埃塞俄比亚狂轰滥炸,这些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指责。
只有两类欧洲国家没有参与帝国扩张:一类是那些已经在欧洲建立起帝国的国家,如奥匈帝国(其次还有俄罗斯);另一类是那些因面积太小或为陆地所包围而无法参与竞争的国家,如瑞典、挪威、瑞士和波兰。但在今天,后者已经成了更平等、更成功的国家,这或许不是巧合。但也有一个小国建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尽管这是一个特例,但它可以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是如何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