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在线阅读
会员

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

刘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6.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6:41:3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者多年从事布尔迪厄的研究与翻译。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分析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布尔迪厄觉得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才能建立一种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本书对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晖
主页
  • 会员
    刘晖教授自1986年公开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迄今已过30多年。本书汇集其三十载学术思考之代表作,每年一篇,凡30篇论文,反映其在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原理、国际比较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心得。每篇篇首简述当时的写作背景、学术生态和主观感悟,以见微知著,鉴往知未。本书既是一部学者个人的学术思想探究史,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学术研究历程,体现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时代呼应。
    刘晖教育25.8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
    邓国琴文学19.7万字
  • 会员
    13—14世纪的中国由于蒙古人的世界征略活动,实现了沙漠与海洋两大出口的全球性开放格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方经贸与文化交流臻于鼎盛,这个时期的丝路纪行文学也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与包容的典型代表。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配合研究生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中外交流与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研究》而撰写和出版的线下辅助教材。全书由绪论、
    邱江宁 唐云芝等编著文学43.5万字
  • 会员
    彼得·阿克罗伊德的小说充满魅力,不仅因为作者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而且在于其蕴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其他民族的作家有重要启发,值得系统研究。本书以阿克罗伊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16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其叙事艺术、创作主题和社会历史语境的深度关联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旨在探讨作者如何用不同的叙事来表征强烈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
    郭瑞萍文学27.9万字
  • 会员
    承续楚风流韵和丁玲、周立波文脉,“文坛岳家军”及所谓“文学德军”集体走进新的世纪,经过近20年来的淘洗、冲刷、冶炼和转型,洞庭湖区域再次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形成湖区特有的文学气象,而研究和推介洞庭湖区域文学创作,亦成为本土文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书共分4篇9章53节。第一篇“现象论”集中论述“桃花源诗群”和“武陵小小说现象”。第二篇“作家论”重点研究昌耀和少鸿两位作家。
    夏子科 张文刚等文学28.5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和文学土壤,从多个方面入手考察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批评与实践经验,既有纵向的史的线索,也有横向的中西文论对比研讨,还包括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全书试以宏观视野分析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其影响。
    卢絮文学21.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叙事学领域来系统研究现代中国小说近百年的艺术创新,提出痴狂叙事这一概念,归纳出叙述痴狂者、狂者叙事、狂欢化叙事等三种痴狂叙事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艺术,痴狂叙事始终随着现代中国小说的发生和发展,它实现了现代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两个层面的变革,改变了传统中国小说艺术形象设置层面的简单化和机械化现象,也改变了情节构筑层面的单线或直线的叙事模式。这一叙事模式的出现是对以理性见长的常规写作方式的冲
    裴争文学26.3万字
  • 会员
    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
    陈仲义文学29.4万字
  • 会员
    史诗世界既是社会—行动的联合或组合现象,又是文化即心智—思维或性格的聚合结构系统,两系的构成法是经验现实背后——源于本体重复·循环等数理统计逻辑的模仿原则。正如书名所示,史诗类型学和史诗诗学指以草原史诗文化语法探索的两种人文主义诠释为具体内容的史诗理论范例,而“社会·心智+模仿”则指以社会行动、文化心智的本体模仿(重复或循环等)和语法逻辑为基础的总体理论视角和阐释框架,即从文化语法的对应关系出发,
    阿拉德尔吐文学19.9万字
  • 会员
    作为一部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进行研究的著作,本书从历史的和社会的角度梳理了当代长篇小说通过广播传播的过程,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广播小说选题、播讲、传播效果的特点。本书也在广播媒介的视角下探讨声音对当代长篇小说的“二度创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体结构、审美内涵、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及表现特点,从而加深对当代长篇小说的理解。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当代长篇小说传播时仅仅关注书刊、影视、网络而忽略了
    刘成勇文学2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