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在线阅读
会员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严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17 11:03:25 最新章节:第18章 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国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但尚有开拓和掘进的空间。抗战和内战的特殊语境滋生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表达,也影响着此后的文学转折,四十年代庶几堪称现代文学国家想象的最重要阶段。本书将文学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考察,运用各类文献,以文史瓦证的方法,讨沦不同知识群体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构想,细究文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从而揭橥现代文学及知识分子传统的繁复面貌。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严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分为“专人专书”“校勘辨正”“儒学新论”“儒藏讲谈·青年学者论坛”四个部分,收录《沈钦韩遗文辑存》《从三科九旨论大一统义》《正俗之间——谈谈俗字及与古籍整理之关系》等文章。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文学32.3万字
  • 会员
    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刘紫云文学32.9万字
  • 会员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
    郭英德主编文学26.1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先驱;百家;“虚”“构”;奇葩;漫说自我——巴尔特的《巴尔特自述》;怀疑时代的自传——萨洛特的《童年》;自传写作的“恐怖行动”——罗伯格里耶的《戏说》三部曲等。
    杨国政文学27.3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刘建华文学29.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对《红楼梦》皙本(又称皙庵旧藏本、郑藏本)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本书也是国内外红学界第一本研究《红楼梦》皙本的专著。本书第一次指出,书中第23回保存着作者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初稿的文字,这一点是作者的新发现,其论据是有说服力的。
    刘世德文学25.5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杜桂萍 陈才训主编文学27.7万字
  • 会员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问题为研究中心,既对其作宏观描述,又对它展开细部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而有差别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事件所构成。但是,由于大众文化兴起、现代性反思发生和身份政治凸显等原因,当代文学理论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以致于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价值取向、身份认同、功能定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型。“大文学理论”,可
    肖明华文学21.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
    黄淳浩文学27.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清华学生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鲜花绽放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累,圆梦清华的背后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本辑推荐的是2017年考取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他们中有入选2017年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自强计划”的同学;有学科竞赛获得国际金牌的天才少年;也有高考成绩获得各省第一名的“学霸”“黑马”;还有定向生、飞行学员、文艺特长生、世界冠军,以及来自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海外的同学
    刘震文学理论13万字
  • 会员
    本书引用综合性视角和系统的方法,针对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和文化研究的视野缺失,从关系反思和理论建构的意图出发,透过三个层面(形式表现、关系形态、原因阐释),对西方文论史上五种最主要的文学观念(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的复杂关系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辨析、论述和新阐释,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通过剖析,指出古今主要文学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关系”,提出走向“
  • 会员
    传统历史小说创作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的热点之一,学界称之为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第三浪潮。传统历史小说创作饱含着作家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凤凰涅槃式的大变局之后,渴望重构民族文化的凌云壮志,佳作迭出,好评如潮,传统历史小说因为有这样的创作意图而显出整体性的厚重、深刻、丰蕴的风格。以主体性理论为逻辑基点,从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中,探寻当代传统历史小说成为中国历
  • 会员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在宽阔的历史语境中以影响较为深远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的小说代表作为解读对象,分阶段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过程和叙事特点。
  • 会员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结构主义诗歌的著作。首先阐述了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的特征,提出了诗歌是一种能够自我调节、有中心、有层次,而且具有普遍永恒性的文学门类。其次,重点分析了诗歌结构的十四种形态,提出了在结构作用下,每一首诗都成为一个完整自足的艺术整体的观点。本书认为,诗人情感的变化是构成诗歌内结构的主要元素,因为诗人的自我审美情感作为一种“媒介”,将诗歌语言的审美信息传达给读者。此外,该书把诗歌创作的
  • 会员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它是后现代文学的一种典型样式。元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自反性”,即对自身作为虚构性人工制品之本质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并自揭虚构。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元小说由此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联,突显了小说的自我意识和文本形式,带有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色彩。但问题是,形式主义的文本未必就与现实政治无涉。形式体现了现实,并参与进现实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