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分裂的忠诚:帝国末期叙利亚的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
更新时间:2024-07-18 14:53:1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20世纪初大叙利亚地区大众政治和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学术著作,采用了不同于以往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详细描述了非精英人士在民族主义政治中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奥斯曼时代的叙利亚民族主义高涨,各种民族主义组织竞相出现,登上政治舞台。本书以1918—1920年费萨尔统治叙利亚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解析了两个有着不同体制框架的共同体,一方是阿拉伯政府、法塔特和阿拉伯俱乐部,另一方是人民委员会及其盟友。作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从它们各自的话语所表达的民族主义方向、价值观、愿景,对它们所举办的仪式、游行活动进行具体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无论是阿拉伯俱乐部还是法塔特,在结构或意识形态上都没有做好准备来领导或引导代表叙利亚民众利益的大众政治。与之相比,人民委员会不仅在组织和功能上独立于阿拉伯政府,而且其结构反映并具象化了叙利亚城市政治权威不断变化的性质,其主张和选举制度在民众中更具有代表性,赋予了新的民族主义领导阶层权力,以往被排除在民族主义政治外的人开始在叙利亚的政治和公共活动中发挥中心作用,民族主义政治首次成为一种叙利亚地区的大众现象,今天仍在继续影响着这里的政治和社会。
译者:刘岚雨
上架时间:2024-02-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文化24.8万字
- 会员本书从多民族文学史观出发,立足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四川省四市州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状貌的描述、归纳、比较与分析,展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状态与水平。在呈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发展状貌与特点的同时,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作镜像观照。本书既是文学的人类学描述,也是文学本体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内,由文学现场到文学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文学和政治、区域、民族身份文化23.6万字
- 会员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实现人群的结合,在动态中建立社会秩序的同时,完成理想家园的文化建构。文化14.7万字
- 会员《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集中研究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神话。同时,尽量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在东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运用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研究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萨满女神神话特色,挖掘满族说部独特的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历史价值、宗教学价值等。文化19万字
- 会员本书深入国内外哈萨克族民间调查习俗歌的传承状况,搜集了流传在民间的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等有关的习俗歌,并从五个方面对包括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有关的习俗歌在内的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进行论述和归纳。从婴儿出生时为其唱的“齐勒德哈纳”歌到孩子牙牙学语时为其唱的摇床歌,从成婚时人们在娘家唱的劝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从报丧歌到送别时唱的告别歌,无不蕴含着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反映其淳朴的生活,折射着其坚韧的文化10.2万字
- 会员有别于狭义上的神话概念,政治神话通常是文明时代人们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目的,围绕现实中重要政治人物构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话的素材主要来自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宗教等神秘主义因素,其叙事情节则与被神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需要相关。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孳生的许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话,为当时的历史文化涂上了异样的色彩。这些政治神话是中原汉文化传统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识与匈奴、鲜卑、羯、氐、文化1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