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在线阅读
会员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

严晓星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传记艺术家4.2万字

更新时间:2021-08-19 17:42:39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最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上架时间:2021-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严晓星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著名瑞士雕塑家、素描家和诗人,20世纪少数几位“作品比本人更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独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从中,人们触碰到二战后人类整体的生存经验特质:恐惧、疏离与焦虑。其作品一度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他因此被称为“史上最贵雕塑家”。本书是首部关于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基于贾科梅蒂与家人的一手书信、友人关于他的
    (法)凯瑟琳·格雷尼尔传记20.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梵高手稿》: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书信,250多幅高品质罕见画作手稿,纽约博物馆专家亲笔导读。《梵高的耳朵》:如果以推理小说的视角去看“梵高割耳”事件,真相将会如何?荷兰梵高博物馆官方认证,英国BBC制作同名纪录片,历时七年深度调查,还原真实的梵高。
    (英)贝尔纳黛特·墨菲等艺术家30.9万字
  • 会员
    该书研究内容涉及米芾身世、文学、书画、学术著作,面非常广,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就米芾研究中历来争议不断的话题,作者综合运用了历史学、文艺学、文化学等多种视角,阐述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会。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米芾的理解。
    周兴禄艺术家27.2万字
  •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全书以令人震惊的精确性,照亮了梵高困顿不安的心灵历程,对这位伟大艺术家过于浪漫的神话做出了重大的再认识:他早期为赢得容身之地所作的斗争,他与弟弟提奥极其深密却紧张的关系的,他丰厚广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恣意又狂乱的私生活,他炽热而旺盛的创造力,他遗传自家族的精神疾病,他“自杀”案件中的重重疑云……
    (美国)史蒂芬·奈菲 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艺术家78.1万字
  • 会员
    孔在齐是香港《信报财经新闻》荣休总编辑沈鉴治博士的笔名。他幼年正逢京剧的黄金时代,从小就跟着父亲去看戏,可说是在京剧的环境中长大的,对顾曲有着非常内行和特殊的见地。本书就是他多年来看京剧的所见所闻和心得。这的确是一部好书稿,令人开卷难弃,一路读下去如行山阴道上,梨园风景、艺术赏析有目不暇接之感。作者笔下展现了众多京剧名伶,举凡活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生、旦、净、末、丑的名角,几乎一网打尽,洋洋洒洒
    孔在齐艺术家1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