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礼图文献考索在线阅读
会员

历代三礼图文献考索

乔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19.5万字

更新时间:2021-04-02 15:00:05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者通过爬梳由汉至清的三礼图文献撰作情况,对历代三礼图文献进行了清理,并以传统考据之法对三礼图文献进行历时研究,藉以考索三礼图之源流,勾勒三礼图之整体,进而考辩历来三礼图象之是非,而彰其得失,是一部带有历史性质的三礼图文献研究史。
上架时间:2020-10-14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元大都史话》通过对元大都的营建、形制、布局、规划理念、建筑特点以及宫廷风尚、社会管理等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通过古代都城这样一座集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文化活动、军事指挥于一体的历史活动平台,探索它们所折射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视角独特,别具风格。
    孙勐历史7.8万字
  • 会员
    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吴宗国历史19.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内容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论坛既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思考关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注重选取那些意在开拓新的领域、对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倡导青年学者引入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民国史学科注入新的思维与
    李在全主编历史30.4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贰)》以麻隧惨败为起点,以《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秦国从春秋末期秦国麻隧战败后隐忍沉寂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段历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蛰伏的苦闷,有秦哀公复楚的一线微光,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喜悦,有大败六国、一枝独秀的骄傲……
    昊天牧云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
    胡悦晗历史31.6万字
  • 会员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录对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历史22.6万字
  • 人气青年作家、译者小岩井首部历史人物志!用极具电影画面感的故事,用几十个历史人物串起大唐最浓墨重彩的历史:帝王、宠妃、储君、名臣、酷吏、英雄、叛将、枭雄、诗人……大唐从高光时刻到危机四伏再到硝烟四起,大唐群星从朝堂到山野、跌宕起伏的命运。我是一名盛唐时期的游侠,仗剑行走天下,是日来到京城,漫步在长安城繁华的市井烟火中。听着来自西域各国的小商小贩们说着蹩脚的大唐官话,我坐在街头咬着烤馕吃着水盆羊肉,
    张怀民历史10.1万字
  •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
    鞠海历史30万字
  • 会员
    铁路以及围绕铁路主权和利益产生的路权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课题。本书从东北铁路在铁路发展以及路权纷争的特殊性出发,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首的奉系集团为主角,围绕铁路这一主线,探讨奉系的铁路建设基本历程及其成败得失、奉系主导修建的铁路对东北近代化进程的效应,以及奉系与苏联、日本围绕东北路权产生的长期纷争等问题,揭示九一八事变前东北铁路问题的复杂面貌。
    易丙兰历史3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