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
更新时间:2020-11-29 09:59:03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本书详细勾勒出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以释奠礼乐在清代大理地区、临安地区及丽江地区的传承状况为例,分析清代释奠礼乐代表的儒学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嬗变与融合,并对释奠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清代以释奠礼乐为代表的儒学礼乐在云南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对云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上架时间:2020-09-14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1卷,设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刊发论文22篇,后有附录2篇,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历史32.8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利用了大量的日文原始档案资料,探讨1936年日德缔结防共协定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历史时期,日本对德同盟政策的发展和演变轨迹,揭示了在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战略中,日本谋求对德结盟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力求还原日德同盟内部存在的利益算计、戏中有戏的事实,从而揭露了日德军事同盟关系的实态。历史25.1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制度史视角,对清代黄河管理制度的生命历程、组织体系与内在逻辑以及其中蕴含的人事权利关系,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既注重呈现其概貌,也重视挖掘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努力揭示黄河治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认为,与一般制度相比,这套制度对政局大势更为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清代黄河治理的政治使命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凝聚着统治者宏阔的战略构思,还潜隐着该时期的政治文化传统历史22.4万字
- 会员本书对朱熹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朱熹以天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其历史哲学分为天理、事势、心术三个层次,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治史特色,完整地构建了义理史学体系。朱熹在史著编纂上强调史体互补,论证的史家心术是刘知幾史家三长到章学诚史德论的中间环节。本书考证了《资治通鉴纲目》的成书过程,否定了四库馆臣沿袭宋末王柏的该书为赵师渊所撰的观点。在朱熹被“圣人化”的过程中,其史学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对后世产生历史32.4万字
- 会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创刊号,共收录7篇文章。历史27万字
- 会员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历史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