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在线阅读
会员

传习录

(明)王阳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12.2万字

更新时间:2020-10-23 16:22:10 最新章节:第19章 钱德洪跋——辗转刊行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有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我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志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译者:张权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明)王阳明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将宋明理学史上错综复杂、争议颇大的关学与洛学的学派关系问题置于宋代理学形成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基于文献与思想互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全景式、立体化研究。根据问题生成与衍化的逻辑,从对争议的历史梳理、张程文献互入现象的揭示、张载逝后二程对其的评价、“关学洛学化”再辨析、张程文献互入的现象揭示、弟子视野的评价、对朱陆之辩的影响七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与研究,揭示出关学
    魏涛哲学23.6万字
  • 会员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原為中國先秦儒學典籍,唐宋儒者在應對“佛道”挑戰而為儒學構建本體的遇程中,將“學庸語孟”進行了“四書化”,使之成為繼“五經”之後的又一儒學經典結構。然而,當理學及“四害”伴随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古學派對它們的批判、質疑、否定便纷至遝來,並解構了“四書”經典結構,開放了日本的“去四書化”的歷程,這一思想雎屬“暗流”,但對日本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這意味著,中
    董灏智哲学27.5万字
  • 会员
    百年来,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陷入低潮时,思想界却掀起了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唯物史观传播热潮。这次热潮的兴起正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关切。当时各派知识分子都对唯物史观抱有极大兴趣,对唯物史观性质和基本理论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阐释。本书重点探讨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
    金梦哲学19.1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包雅玮哲学24.7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作者既着眼于经典诠释与思想演进,学派争鸣与问题论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注重对关学四书学在总体宏观上推进
    李敬峰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
    丁来先哲学26.7万字
  • 会员
    《商君书》始称《商君》,又名《商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政治论文合编。书中记载的商鞅之学,不仅为秦国开启了百年帝业,更一举奠定了秦之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形态。本书着重于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呈现商鞅其人其学的思想轨迹、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等。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为当代的国家治理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为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给予资料参考,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法家思想的大门。
    徐莹哲学18.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陈来先生近十余年关于朱子学的文章结集。正文前五篇分别考察朱熹《仁说》《克斋记》《太极解义》等文本的成文过程与版本差异,以及其中重要思想的前后变化,凸显了精深的文本研究功底。中六篇先后讨论朱熹论“四德”“羞恶”“已发未发”等儒学重要范畴的话语与它们在其理学体系中的位置,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全景把握。余四篇将韩国朱子学与近代朱子学纳入视野,勾勒了朱子学辐射东亚的广阔范围与在剧变时代为思想学术提供的
    陈来哲学30.2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正始时期的历史研究和思想研究成果,把思想史、儒道注释史和儒道融合等多个视域结合在一起,将庄子精神引入王弼思想研究中来,通过新的视域去反思既往魏晋玄学的思想界定,理清清谈与清议之间的边界,并解决王弼《老子注》与《周易注》之间的联系与张力问题。通过对王弼思想中庄子思想痕迹的梳理,也可以对比分析出王弼思想与《庄子》文本的异同,阐明王弼在新的时代问题意识下融合老庄思想,回应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所遇
    蒋丽梅哲学1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