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第1版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读财报挖出好公司
第2章 万科的财务报表分析
2.1 选择万科的原因
2.2 分析财务报表的三方法和三谨慎
2.2.1 分析财务报表的三方法
2.2.2 分析财务报表的三谨慎
第3章 万科的利润表分析
3.1 从哪入手
3.2 万科的营业收入分析
3.2.1 净利润的起点——营业收入
3.2.2 销售金额为什么不等于营业收入
3.2.3 销售金额的构成
3.2.4 营业收入是如何增长的
3.2.5 涨价的威力
3.2.6 多数公司还是靠量
3.2.7 万科的成长思路
3.2.8 除了卖房,万科还干了什么
3.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沉浮雅戈尔
3.3 万科的支出分析
3.3.1 有进必有出
3.3.2 股民的万科还是政府的万科
3.3.3 盖房子:土地、钢材、水泥的成本
3.3.4 借债有利息,风险请自负
3.3.5 倒挤出的成本分摊
3.3.6 判断房地产企业是否缺钱要素之一:财务费用是否不可承担
3.3.7 判断公司的管理水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3.3.8 房地产行业的薪水到底有多高:人工成本
3.3.9 员工和老板薪酬的差距
3.3.10 万科的管理水平高吗
3.4 资产价值变化
3.4.1 房地产能升值吗
3.4.2 成也地王、败也地王:土地价格对万科的影响
3.4.3 投资收益:此投资非彼投资
3.4.4 营业外收支:经常被忽视的因素
3.5 净利润及分红
3.5.1 净利润:计算属于你的那一份
3.5.2 不算利润,其实也是你的
3.5.3 现金牛还是铁公鸡:上市公司的价值标杆
3.5.4 万科是不是欺骗投资者的“黑心狼”
3.5.5 “实物分红”第一股:南方食品
3.5.6 企业综合价值:万科创造的增加值
3.6 从利润表预测万科的未来收益
3.6.1 营业收入的盈利能力
3.6.2 房地产的暴利,万科的盈利能力
3.6.3 万科的净利润率水平
3.6.4 对比同业,寻找差异
3.6.5 万科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
第4章 万科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4.1 万科的资产结构
4.1.1 有得就有失:资产的一般特征
4.1.2 老百姓的资产配置
4.1.3 万科的资产怪圈: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之争
4.1.4 万科的资产配置
4.1.5 资产是不是越多越好:中国远洋的教训
4.2 存货是金
4.2.1 土地之殇:土地是本又是火
4.2.2 生“金蛋”的鸡:住房
4.2.3 万科的房子是不愁卖,还是捂盘惜售
4.2.4 漏网之鱼:预付账款
4.2.5 最高管理水平:零库存
4.2.6 存货是如何增值的
4.2.7 是金子总会发光吗
4.2.8 乐视网的存货之谜
4.2.9 存货或毒药——七匹狼的存货
4.3 现金为王
4.3.1 万科真的不缺钱吗
4.3.2 不缺钱的真相:房地产公司货币资金之困
4.3.3 资金之困:应收款项,被别人占用的资金
4.3.4 合作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均享
4.3.5 潜在的嗜血者
4.4 谁来管你的资产
4.4.1 借别人的力,赚自己的钱:投资
4.4.2 谁是万科的心肝外甥
4.4.3 升值、收租两不误:投资性房地产
4.4.4 万科转型或转向
4.4.5 自己的资产自己用:固定资产
4.4.6 不能忽视的资产:虚资产
4.4.7 递延所得税资产:被动配置的资产
4.5 万科的资本结构
4.5.1 何谓资本
4.5.2 资本的一般特性
4.5.3 万科的资本构成
4.5.4 为什么不先分析所有者权益
4.5.5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4.5.6 无息债务唱主调,免费资金添利润
4.5.7 预收账款:无偿占用又无须现金归还的客户资金
4.5.8 应付账款:无偿占用但是需要短期归还的供应商资金
4.5.9 关注细节:将要从公司流失的资金
4.5.10 还欠什么:其他应付款
4.5.11 购房意向金:购房风向标
4.5.12 爱恨恩仇录:银行
4.5.13 股权融资受限,资本金缺口增大
4.5.14 大树底下好乘凉
4.5.15 属于我们的资产:所有者权益
4.5.16 永恒的等式
4.5.17 属于万科股东的,属于你的
4.5.18 万科给股东赚了多少钱
4.5.19 不能分红之痛
4.6 资产和资本的关系
4.6.1 资产=资本?
4.6.2 偿债能力之流动性风险:资产和资本配置
4.7 从资产负债表预测未来盈利
4.7.1 资产决定价值
4.7.2 提高万科价值的无形资产
4.7.3 囤地的好处
4.7.4 囤地的坏处
4.7.5 万科存货成本分析
4.7.6 预收账款与未来业绩
4.7.7 净利润是如何创造的
4.7.8 万科盈利能力的空间
4.7.9 可持续增长率
4.7.10 从资产负债表对万科未来业绩的展望
第5章 万科的现金流量表分析
5.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5.1.1 造血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1.2 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什么会缺钱
5.1.3 万科的造血能力
5.1.4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5.1.5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暗示企业的经营状况
5.1.6 揭示资金划转的内幕: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5.1.7 看真实资金流出
5.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5.2.1 有投资才会有回报
5.2.2 为什么回报总是又慢又少
5.2.3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2.4 投资决定未来
5.2.5 万科的投资
5.2.6 如何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判断万科的未来盈利
5.3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5.3.1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5.3.2 弄钱的途径
5.3.3 万科的筹资活动
5.3.4 内地房企掀起的H股买壳风
5.3.5 如何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判断万科的未来财务状况
5.4 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
5.4.1 现金流量构成分析
5.4.2 偿债能力之现金流量
5.4.3 万科的短期偿债能力
5.4.4 判断收益质量
5.5 万科财务报表分析结论
第6章 火眼金睛识别数字以外的奥秘
6.1 货币资金的奥秘
6.1.1 货币资金的多少反映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年景的判断
6.1.2 有钱不作为,静待收购的壳公司:民生投资
6.1.3 高现金含量企业的被收购诱惑:商业公司容易成目标
6.1.4 长眠资金的哀与伤:金花股份资金“被盗”
6.1.5 募集资金之怅:北青传媒募集资金“躺着贬值”
6.1.6 富翁的好处与悲哀:江苏阳光的“机”与“危”
6.2 应收账款的奥秘
6.2.1 与营业收入赛跑的魅影:北海国发应收账款吹起来的收入
6.2.2 噩梦还是自作孽:*ST锦化的乱象
6.2.3 太自信还是别有用心:徐工机械从轻计提坏账准备
6.2.4 应收账款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6.2.5 一种商业模式的过去:四川长虹的没落
6.2.6 注水的上市:万福生科的“高明”
6.3 存货的奥秘
6.3.1 判断存货质量的方法
6.3.2 大时代创造的首富:海普瑞的传奇
6.3.3 消化不了的存货:美邦服饰的阵痛
6.4 对外投资的奥秘
6.4.1 企业投资的初衷
6.4.2 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
6.4.3 不同财务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6.4.4 被低估的东方创业
6.5 表外资产(负债)的奥秘
6.5.1 表外资产的由来
6.5.2 表外负债的由来
6.5.3 国电电力认购权证的价值
6.5.4 苏常柴的意外之财
6.5.5 或有资产(负债)
6.6 营业收入的奥秘
6.6.1 华兰生物:仍然是血液制品公司
6.6.2 东方明珠:传媒企业还是旅游企业
6.6.3 需要突破的上市公司
6.6.4 毛利率的暗示:上海家化和索芙特的迥异
6.7 净利润的奥秘
6.7.1 为什么说主营业务利润好
6.7.2 投资收益的红与黑
6.7.3 中路股份和上海汽车的不同投资收益
6.7.4 警惕非正常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6.7.5 补贴收入
6.7.6 赣粤高速和鲁北化工的补贴收入
6.7.7 蹊跷的债务重组
6.7.8 金花股份的救赎
6.7.9 飞来的横祸:资产减值损失
6.7.10 夕阳行业的安彩高科
6.7.11 子公司的作用:特尔佳信息的“节税”
6.8 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6.8.1 如何识别虚假会计报表
6.8.2 财务数据恶化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更新时间:2019-01-03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