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本套书收录陈先生著作七书:《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文学理论148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在作者发行多年的教材《世界文学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自90年代以来,多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在欧美以外,逐渐改变了世界文学以欧美为中心的版图,鉴于此,很多高校和普通读者逐渐把眼光从欧美扩充至南美、中东、非洲、远东等整个世界,高校中的相关课程设计也在逐渐调整,但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教材可供选择。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教材都是多人合编不同,本书是一人所著,个中观点和行文较统一生动。本书已在多个高校使用多
    文学理论31.8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深入浅出地系统评介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评介叙事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叙事学的目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学科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有关概念和方法,注重介绍切实可行的叙事学研究方法,以及与叙事学方法构成互补关系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将对中国叙事作品的分析和对西方叙事作品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中外叙事作品的结构技巧均能有较好的了解。
    文学理论21.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文学理论41.6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想象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向未来,而我们这趟现代奇幻之旅,意在阐述建筑在想象基础上的“现代奇幻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刻画那一个个文学意义上轮番登台的英雄儿女,描绘那一部又一部名垂青史的奇幻巨著。此典藏版,除补充和完善初版九大章节勾勒出的西方奇幻发展盛况之外,作者大书特书,增加八万字新章节,将规模庞大、自成格局的中式奇幻文学和文化娓娓道来。
    文学理论26.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知识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读故事时习得许多知识,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文心》就是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文心》里的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平易近人,寓教于乐,多年来受到无尽读者的赞誉。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吴浩然先生民国风插图,形象再现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代读者不仅能借《文心》轻松愉快地学习读与写的知识,
    文学理论13.3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
    文学理论18.3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七十二堂写作课》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
    文学理论8.6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原名为《修辞概要》,作者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全书分为“用词”“造句”“修辞”“篇章与风格”四章,例证丰富,引用鲁迅、老舍、赵树理等现代文学大家的经典著作为示范,又结合一般写作中的弊病对症下药,从理论到实践,详尽阐明了修辞学的若干问题。说理透彻,解析明了,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提高语言运用的艺术水平。
    文学理论11.4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或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爱好的读者阅读。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
    文学理论28.3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布朗肖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写作者、作品、叙事、文学语言、读者等主题为基本线索,阐释了这些文学基本元素是如何在布朗肖视域下逐个消解的,由此呈现出让布朗肖思想充满摧毁性力量的“文学空间”。围绕该空间,本书不仅对布朗肖以敞开“文学空间”为本质任务的写作思想进行了论述,而且在最后的部分,从文学转向伦理学,对“文学空间”所呈现出的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改变进行了探讨。最终,本书以文
    文学理论25.8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文学理论》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末,作者韦勒克和沃伦不仅厘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更提出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分野,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归于“外部研究”,把对文学自身因素的研究归于“内部研究”,超越了传统文论从外部切入文学的理论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不仅描述了分析个别艺术品的方法,而且探讨了文学类型、文学评价和文学史等问题,这对之后全球数十年间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大
    文学理论30.5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首要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去神秘化。她坚信,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则进行引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本书由安·兰德为朋友们开设的10堂“小说写作课”讲义汇编而成。首先,安·兰德探讨了小说写作中潜意识与灵感关系,她指出,灵感并非刻意寻求而得,而是在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素材与打磨的自然结果。之后,安·兰德以清晰的脉络逐步深入分析了
    文学理论11.5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的结题专著。中国科幻小说在20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源、演变、转型并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文类从无到有,作家队伍从小到大,作品从稀缺到难以穷尽,社会影响更发生了繁复的变化。《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梳理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五个时期——晚清科幻的发展、民国时期科幻的发展、共和国早期科幻的发展、新时期科幻的
    文学理论17.1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本书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
    文学理论20.2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从古希腊神话艺术、中世纪的圣经文学和骑士文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浪漫运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同时注重联系当代生活现实,开掘西方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阐释,力求在中西会通、古今会通方面作一
    文学理论25.6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
    文学理论47.8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是什么决定了小说的生死?在创作8本小说的过程中,作者找到了答案:结构,以及由结构决定的故事的节奏。只有深刻理解故事结构,写作者才能把握好各类情节的出场顺序和时机,对故事的节奏操纵自如。作者结合三幕结构、剧情痛点等概念,详细说明了故事运行的原理和情节安排的方法,并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等4部案例作品的深入解读,展示了故事结构和情节塑造的多种可能性。只要掌控好故事的节奏,就可以调动故事的所有潜能,让读者
    文学理论11.2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由五十篇文论组成,分别论述文章写作的总原则、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并评鉴了自先秦至南朝宋、齐间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版《文心雕龙》由台湾师范大学已故教授王更生全文翻译。
    文学理论17.3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是一本故事写作指导读物。麦基说:“所有的对白都有目的。”对读者而言就是,让故事过目不忘。对故事本身而言,是让人物自己开口讲故事。你故事的角色什么时候该说话,他应该(或不应该)说什么,具体什么时候说?为什么说创作对话首先要忘记自己的说话方式?如何让不同性格的角色讲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话?如何处理不寻常人物的特殊语言癖好?本书帮你解答。
    文学理论15.7万字
    4.3万人气